要是維持原有的“三選二”方案……那就是誰家拿到的錢都不夠用。

那最終抱歉了——只能價低者得!

於是登月艙的研發合同被獨家授予了星際探索技術公司,巨頭雲集的國家隊和小企業抱團隊顆粒無收。

但這遠不是故事的結束,而只是一個開始!

這個結果,敗選的兩家很不甘心。

兩家對招標公開表示質疑,並表示進行申訴。

“你特麼早說誰價格便宜就選誰啊,我們都是按照技術成熟和可行性高去了!”

“畢竟按照常理來說,登月這麼重要的事,肯定是這兩個指標最優考慮啊,誰知道你特麼最後選了便宜的。”

“你要早說,我們報價更便宜。”

反正等、等中選了,專案進行到一半……咳咳,再漲價就好了。

別看我啊,大家都這麼幹。

由於聯邦法律規定投標申訴需在開標後30天內進行,所以兩家在採購申訴期壓線向“聯邦政府問責辦公室”提交了長達175頁的申訴申請。

抗訴點在於稱聯邦宇航局對方案的各個方面進行了不當評估,且沒有留給另外兩家適應性修改報價和標書的機會。

然後,聯邦宇航局就迫於壓力暫停了對星際探索技術公司的合同執行,所有流程都“凍結”,直到問責辦公室作出最終裁決。

而按照問責辦公室的工作流程,要在100天內做出決定。

既然不讓我滿意,那大家就都別玩了。

當時還有很多人都對聯邦宇航局獨寵埃瑪隆一家不滿。

首先眾議院科技委員會主席直接表示失望,同時稱聯邦宇航局不應在新任局長尚未任命的前提下宣佈招標結果,且強調載人登月級別的任務應保有必要的備份。

聯邦“深空探測聯盟”對宇航局宣佈開標結果表示禮節性祝賀,卻隻字未提中標方。

後來新任聯邦宇航局局長上任,他表示無論“國家隊”和“小企業隊”對“登月飛船”的申訴和抗議是否成功,他後續都將嘗試頒發第二份“登月艙”合同。

目前國會的撥款的確不足以支撐兩家的登月艙研發,所以他需要做一些工作。

也就是如何要錢。

其實國會目前也傾向於選兩家研發登月艙,畢竟那樣更保險一些,只不過他們的想法是就用那點錢投兩家。

但宇航局清楚技術問題,它知道那點錢根本就不夠投兩家,於是全部給埃瑪隆,價值近30億聯邦幣。

國會說不行,宇航局說你又不給錢,那我只能選最便宜的一家。

從報價來說,埃瑪隆的“登月飛船”報價29億確實最便宜。

“國家隊”登月艙由藍源航天+洛克希德馬丁+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德雷珀公司組成,報價60億。

“小企業隊”登月艙由達因技術公司領頭,牽頭25家分包商,報價99億。

就那麼點錢,你說宇航局會選誰呢?

那次招標熱鬧的一批,大家也好奇,拋開政治和賭氣因素,宇航局為何執意選擇埃瑪隆?

而投標結果公佈後,宇航局就公開了評標檔案,公開解釋了評標過程、方式、策略和結果。

宇航局要讓大家看看,它到底選錯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