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科技集團會有智慧機器人,這其實不會讓人們太過驚訝。

畢竟實用科技的招牌之一就是人工智慧。

後來人們也知道了動力外骨骼也是實用科技的產品。

而現在,動力外骨骼已經發展兩代了,分成了很多種型號,軍用的和民用的都有。

尤其是民用的,那真是百花齊放,現在有的型號都用不著使用者去找它,而是它主動過來找使用者。

只要使用者不是徹底動不了, 稍微抬抬腳伸伸手,動力外骨骼自己就裝備上了。

只不過動力外骨骼要服務的主體還是人,所以怎麼看怎麼像是空架子,人們不會以為它就是智慧機器人。

但有了這些技術,拿人工智慧和動力外骨骼一組合,Duang~的一下,智慧機器人就可以出現了。

當然, 這就是不懂行的人想的“1+1”做法,實際上把人工智慧和動力外骨骼結合造智慧機器人沒那麼簡單。

再當然,其實對於李未來來說,確實很簡單,只是外人不知道罷了。

不過人們想到實用科技會製造出智慧機器人,並且肯定比當前那些其他的“智慧”機器人更智慧,但從來沒想到這些智慧機器人第一次出現會是在建築工地上。

這是要搶普通建築工人的活?

其實不是,雖然實用科技的工地上出現了智慧機器人,但這處“工地”可不是一般的工地,而是航天基地的二期工程。

航天基地,這地方到處都有特殊用處,跟一般的建築工地完全不一樣,要建造的各種標準也不一樣。

李未來是嫌棄它的建造進度太慢了,所以才上了智慧機器人。

而且不僅僅是這裡慢,只要是有他參與的專案, 他都覺得慢。

比如就在旁邊不遠處正在建造中的金屬氫製備廠、300公里外正在建造中的第二座氘氚核聚變反應堆和自家公司各種新產品的擴產需求等等。

有他的存在,繁星這邊的技術反超了自由聯邦。

加上繁星這邊的工業基礎本來就非常強大, 而且自由聯邦那邊又“閉關鎖國”了,正是繁星這邊大肆攻佔國際市場的時候。

要是因為建造速度和產能問題拖了後腿, 那就虧大了。

雖然繁星這邊看著佔了優勢,但自由聯邦長期霸榜世界第一的餘威猶在。

萬一它還有什麼黑科技沒放出來,或者只是被繁星的第一波攻勢打懵了。

要是繁星沒有抓住機會趕超,讓它緩上幾年緩過來了,再想趕超可就費勁了。

可是一般情況下的追趕速度就是那樣,哪怕加班加點增加了一些速度,但也不能起飛。

除非開掛!

巧了,李未來就是一個大掛比,所以他直接點了智慧機器人技術。

高階技術工種的培養需要時間、需要個人天賦和需要非常大的投入,所以培養非常不容易,那就直接用智慧機器代替。

需要哪個方面的技能,直接一鍵生成。

就算不能完全代替,比如最初的設計階段是機器人無法勝任的,但到了大規模的生產製造階段,那可是機器人的強項。

所以哪怕只代替一部分,那也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這種超級工人,誰用了都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