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太空旅館公司不僅僅研製了3個充氣太空艙,而是很多。

送上太空的那3個只能說是試驗品,是用來驗證技術的。

充氣太空艙厚0.3米的殼包括12個不同層面,外殼用凱夫拉爾織帶製成,能承受約5670公斤的重量,其設計宗旨就是讓碎片微粒轉向,甚至是要粉碎可能會撞擊表層的太空碎片微粒。

外殼下面的層面則用陶瓷纖維製成的, 這些層面還會保護居住艙裡的人免受93.3℃到121.1℃的溫度侵襲。

還有一些層面是用來防輻射的,多種多樣,綜合起來達到了不錯的防護效果。

它們對接了國際空間站,表現都非常不錯,說明這種充氣式太空艙確實可以用於構建簡單的空間站,或者就叫太空旅館!

太空旅館公司的老闆本身就是開酒店的, 他創辦這傢俬人航天公司的目的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夠把酒店開到太空中。

技術驗證完成了,那麼大傢伙就該上馬了。

現在太空旅館公司在研的產品是b340,它可比之前的充氣艙大多了。

發射時, b340充氣艙的長為15米,直徑約4.3米。

一旦充氣,其中7米長的部分保持4.3米的直徑不變,8米長的部分會膨脹起來就增加到8.2米。

去掉厚度,它的內部直徑約為7米,加壓空間約340立方米。

這個高7米的充氣式太空艙內部將分為三層。

廚房和餐桌在第一層。

第二層有六個睡艙,每個2.3立方米。

每個睡艙都有個人物品儲雪區,以及可供休閒和個人工作的電腦娛樂中心。

第三層則為住在空間站裡的人提供健身、醫療和洗浴場所。

它的設計使用壽命為20年,單艙可同時容納6人,340立方米的大型加壓空間給了它很大的優勢,那就是3個艙室對接到一塊就能擁有超過1000立方米的加壓空間。

對,這裡又要對比國際空間站了,誰讓它最出名,也是目前最大的太空生活和工作場所呢?

龐大的國際空間站加壓空間才900多立方米,而且重達400噸,b340只要三個艙室組合就能擁有超過1000立方米的加壓空間, 而且總重不超過100噸。

充氣太空艙簡直就是又“龐大”又“輕便”的典範。

太空旅館公司也說了,3個b340艙室可以組成一個完整的“充氣式太空旅館”, 到此“住店”的“旅客”可在其中居住1至2周,最長可達1個多月。

若是測試進展順利,太空旅館公司還想把這種新穎的充氣式太空艙技術用到建造深空空間站、載人月球基地或載人火星基地的工程上。

不過“輕便”和“龐大”結合到一塊,總會讓人們產生某些聯想。

比如“充氣”、“龐大”、“輕便”這三個片語合起來,總會讓人想到——氣球。

所以一些人就對於充氣式太空艙提出了一些質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集中於太空垃圾和太空微隕石的防護問題。

太空並不是真的空,尤其是地球軌道上分佈有大量的極微小的太空垃圾和碎片,這些碎片由於太小很難被發現和規避,各國衛星以及空間站在軌執行時都或多或少的會受到這類極微小的太空碎片的撞擊。

不過由於目前各國空間站採用的是金屬製造的硬式艙體,因此即便受到一些微小碎片的撞擊除了在表面留下坑窪之外,並沒有產生致命的危險。

但是如果是橡膠和塑膠,甚至是太空旅館公司聲稱的凱夫拉材料或名字很炫酷的材料,那些材料製作的充氣式太空艙抵禦碎片的能力肯定會降低。

因為大家都知道,一般情況下兩樣好處都佔是不可能的。

除非像實用科技一樣,直接開發出逆天新材料。

只是逆天新材料的出現可不是“一般情況”,要麼是技術大爆發,要麼是成本高的可怕。

而太空旅館公司沒聽說有什麼技術大爆發, 充氣太空艙的價格卻降低了, 所以……很多人覺得它不安全也是有依據的。

一旦被太空碎片擊穿空氣會瞬間洩露,如果充氣太空艙裡的人沒有穿著封閉式航天服將會有生命危險,因此從航天人員的生命安全考慮,充氣式太空艙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案。

不過事務總是有兩面性的,換一種角度看,充氣式航天艙可能不適合載人,但卻適合作為太空工廠和太空農場的生產空間使用。

根據展望,未來太空將會有龐大的太空工廠及農場,可生產諸如晶片、生物藥品、食品等,這就意味著需要發射大量的空間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