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尷尬的星艦(第2/3頁)
章節報錯
如果是按照“傳統模式”發射金屬結構太空艙作為太空工廠使用,那麼其建造成本就是非常巨大的,同時也要多次火箭發射才能送至軌道。
但使用充氣式太空艙的話,一切將變得簡單。
這種充氣式艙段成本低未展開時體積也很小,一枚火箭就可以將多個艙段發射入軌,即便是超大型空間站也不需要過多的航天發射。
甚至都不需要研發巨型火箭。
充氣式太空艙也有適宜的溫度和氣壓,無論是保障太空農業還是保障太空工業都是能勝任的。
雖然這種艙段漏氣的機率較大,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它是無人狀態,宇航員即便從生活艙段過來也是身著比較輕便的艙內航天服,不管是靈活性還是人員安全性都可以得到保障。
因此,很多人設想的未來巨型空間站可能就是“少量金屬結構太空艙+大量的充氣式太空艙”組合而成。
宇航員大部分時間在金屬艙段生活和工作,充氣式太空艙絕大多數時間以無人自動化狀態實施工作。
當然,這是人們以前的設想,但真實的歷史從來不按照人們的設想發展。
就像幾十年前航天競賽的時候,當時的人們設想現在的人們應該在月球或者火星上生活。
可事實是人類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再登月,也就是實用科技公司崛起了,人類才開始建設月球基地,然後讓少數人的科研人員進行常駐。
也是因為實用科技公司,人類有了在研的最大超級火箭,同時有史以來最大的空間站也開始建造。
繁星空間站的後期型號可沒有充氣艙的身影,哪怕旋轉艙的伸縮管道也不是用的充氣技術,而是摺疊與伸縮技術。
而太空農場什麼的,直接以旋轉艙的旋轉軸充當。
別看它的名字是“旋轉軸”,但是它的直徑也有5米,去掉防護層,它的內部直徑至少也有4米,艙壁上可以裝滿培養槽。
等種的東西長出來了,航天員每次經過這裡的時候總能“眼前一綠”,然後被綠色所包圍。
能在太空裡見到這麼大面積的綠植,對於航天員的心理調節非常有幫助。
當然,生理調節也能跟上。
因為到時候空間站的廚房和餐廳會搬到旋轉艙裡,想吃什麼蔬菜就現摘,保證新鮮。
經過特殊訓練的大廚可以在0.4g模擬重力環境裡做菜和做飯,甚至還能顛勺和炒糖色。
要是趕上航天員在空間站裡跨年,大廚還能在輔助智慧的幫助下現做年夜飯大餐!
工業製造更不用說,直接製造直徑18米的巨大金屬結構艙室,然後用直徑20米的超級火箭運送。
充氣艙肯定也能做到18米,但它的柔性肯定大於剛性,裝置安裝便利性、穩定性和堅固性肯定不能跟金屬結構的艙室相比。
當然,沒有實用科技那些超級技術的時候,充氣艙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所以當直播裡的充氣艙逐漸膨脹之後,各個國家的愛好者就認出了它。
“沒錯了,就是b340,直徑8.2米的大傢伙!”
“它的造型好別緻啊,感覺像是一個很粗的圓柱和一個很細的圓柱組合到了一塊。”
“哈哈,本來是直徑4米多的,長15米的‘長條’空間站,但現在有8米長膨脹到了8.2米的直徑,確實奇怪。”
“感覺有些像演義或遊戲動漫裡的戰場猛將用的銅錘,造型很誇張的那種,細的地方是握柄,大的地方是碩大的錘身!”
“哈哈哈,你這麼一說還真像。”
“它的太陽能板還沒展開呢,等到金屬結構上的四條太陽能板展開就不像了。”
“話說這個b340充氣太空艙應該是目前為止最大的太空艙了吧?”
“應該是了,最大8.2米的直徑,這誰頂得住?”
“其實這個要看怎麼比了,要說直徑的話,那b340充氣艙確實是最大的,但卻不是最大的單體太空艙。”
“傳統意義上來說,其實是天空實驗室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