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羽沒話說,王威繼續加把火:“但如果要說大資料,奈飛也確實用了大資料,但更多的是分析使用者資料,來決定做不做這部劇,以及完成後這部劇要向哪些觀眾推薦。”

主持人繼續拱火:“那為什麼奈飛要提大資料概念呢?”

王威想了想,應該在考慮要不要說,最後還是決定說出來:“因為奈飛面對傳統電視臺處在劣勢地位,所以他們需要找到一個噱頭,一個差異化的東西讓自己脫穎而出。

“他們選擇了大資料,鼓吹他們的電視劇是根據大資料分析做出來的,因為網際網路企業迷信資料,他們相信資料是萬能的,相信網際網路可以顛覆所有行業。”

按說,王威自己就是網際網路大老,不應該這麼說。

但王威首先不是技術出身,他最早是做管理和業務的,之後才兼修了計算機,他做網際網路影片,但並不迷信技術;二就是因為離婚官司和土豆被迫中止赴美上市,他做企業的信心嚴重受挫,要不是程玉安極力挽留,他都想直接把土豆賣給遠端,拿筆錢退休得了。

但是在進入遠端系統後,他看到了鍾麗方、陳祉希和郭飛還有程玉安一眾人對內容的專業性,提出的超級網劇計劃也非常吸引人,這兩年王威漸漸撿起自己的藝術才能,開始關注內容創作。(這真不是作者瞎編的,現實裡王威從土豆退休後玩動畫去了,又編又導,玩得挺熱鬧)

《仙木奇緣》

王威的話有用嗎?

並沒有!

正如他說的,網際網路進入內容創作領域,需要找個噱頭“顛覆”行業,以顯示他們的特立獨行。

而且現在正是網際網路時代,市場就吃他們吹的這一套。

不是王威,或者遠端一家能改變的。

狐廠的柳春也站在王威這邊:“不要過於神話大資料,大資料代替不了藝術家和藝術創作,我們千萬不要陷入這種狀態:基於大資料,模組化生產。這一套在工廠生產線上可以,但在影視創作上行不通。”

龔羽今天鬧了個大花臉,他千算萬算沒算到程玉安是奈飛的股東,還能安排人進奈飛交流學習。

還被王威無情揭穿了“大資料”的面具,雖然他也認為王威和遠端根本干預不了大資料時代的到來,但總覺得不舒服。

臺下的江雪柔舉手示意自己有話說,主持人趕緊遞過話筒:“我接著王總的話再補充兩句,《紙牌屋》的成功不是大資料的功勞,而是奈飛用做電影的規格做了一部電視劇。《紙牌屋》的整體質感都是好來塢主流電影才能有的。大衛·芬奇、凱文·史派西、凱特·瑪拉和羅賓·懷特都是好來塢有名的電影咖,再加上1億美元的預算,有這樣的陣容託底,想拍砸一部電視劇都難。

“這裡我給在座的投資人一個建議,以後有人拿資料給你看,想做一個網站一個產品,這可以投,但如果是做一部影視劇,各位老闆就要留一個心眼了。”

王威和江雪柔的話無異於把網際網路+影視的根給拋了。

------題外話------

稍微談一下,有不對的地方也請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