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道言淺見說(第1/2頁)
章節報錯
若有半點誤解,誤解便產生幻想,幻想產生美。
——三島由紀夫
見過劉啟之後王允也沒閒著,竇太后可是大漢的實權人物,並且對自己這些年來也是十分的照顧的。
雖然因為劉榮的事情有些許膈應了王家人,不過王允覺得自己還是有必要去探望一番,想了想王允便向竇太后的行宮走去。
此時的竇太后正在宮殿內誦讀《老子想爾注》。
(注:張道陵(34—156),字輔漢,原名張陵,東漢豐縣(今江蘇徐州豐縣)人。道教創始人。因其最初創立的五斗米道又稱天師道,故又稱張天師。主要作品就是竇太后正在觀看的《老子想爾注》)
“飄風不終朝,趍雨不終日。不合清靜自然,故不久竟日也。”
“好呀好呀,沒想到王家小子對黃老學說也有如此研究。”
竇太后滿懷笑意的誦讀者,一面稱讚著書籍,一邊也對王允刮目相看。雖然王允這些年給她的驚喜從來不斷。
漢代建國初一直施行道家的無為而治,而竇太后作為三朝老人這個念頭在她心中更是深信不疑。
她見過漢初百姓生活的艱苦,大漢能有今日的興盛離不開道家的治國理念。同時這也是她對文帝的懷念。
正當她想繼續讀下去的時候門外傳來了宮女的聲音。“太后,槐裡候求見。”
竇太后本想回絕的,突然想到槐裡候不就是王允嗎?
“宣他進來吧。”
“諾”
不一會兒王允進殿後很自覺的找了個團蒲便跪坐起來,雖然殿內有椅子,甚至竇太后坐的還是休閒躺椅。
“行了行了,你不喜歡跪坐我又不是不知道。自己搬張椅子去。”
王允呲呲牙,“謝謝祖母。”
待到王允坐定後竇太后發問了,“聽說你去找啟兒了?”
“嗯,關於大漢軍制孫兒有個想法便找姑父商議一番。”
聽見王允的話竇太后眉頭一皺。
而後接著問到:“大漢今日的軍隊不行嗎?”
王允也沒打馬虎眼:“和孫兒心中所想還是有些許差距,孫兒想把大漢的軍隊打造成一隻仁義之師同時也是一隻虎狼之師。
但是姑父並不是太支援,當然這也是因為孫兒考慮問題沒有考慮全面。現在和姑父交流一番孫兒已經放棄了這個想法了。”
聽見王允的回答竇太后的眉頭才舒展開,在她的心目中老的都是好的,這些久的國策都是大漢一步步變強的根本。如果這些小輩胡亂想動搖國本她肯定訓斥一番。
“嗯,明白就好。我大漢以黃老學說治國,這些年來老身是親眼看見大漢由弱到強。你們可別動那些花花心思。
再說了,祖母問你,“你在朝中可有官職?”
王允想了想,而後開口,“槐裡候這個爵位算嗎?”
聽見王允的回答竇太后啞然一笑,“算,算個屁。你呀你,不為朝臣卻想插手國事。也不怕步子太大扯著自己。”
聽見竇太后這個過分“接地氣”的話語王允沒敢反對,只是撓了撓自己後腦勺尬笑。
“哼,別裝了。你以為我不知道你小子的心思。鬼精鬼精的,在我勉強就裝傻。”
“來,給我說說你的想法?”
竇太后雖然不喜國事的更改,不過他對王允的想法還是挺感興趣的。畢竟王允給大漢帶來的這些新奇玩意至今都沒有讓他失望過。
“孫兒是這樣想的。。。。。。”
不一會兒王允將自己的軍校籌備計劃給竇太后複述了一遍,同時也講劉啟對他這個計劃的評論也說了一遍,不過對於劉啟身體的那一塊他確實略過了。
竇太后聽完點點頭,“你所說的軍民一家這個思想是極好的,不過啟兒說的也沒錯,我大漢邊境確實不安定。你這個想法註定難以實現,畢竟這些封王以及匈奴這些傢伙是真的不安生。”
不一會兒竇太后又開口到:“上次你給我看的那個《老子想爾注》我已經看完了,寫的是十分不錯。我老人家還以為你小子自會搞一些小發明,編一編故事。沒想到你對黃老學說也有如此研究。”
“嘿嘿,祖母繆讚了,其實孫兒也只是略懂,略懂。”
聽聞王允的話竇太后給了他一個白眼,“你還真是謙虛啊,什麼都是略懂略懂。不過你這些略懂卻是天下大部分的人花一輩子都完不成啊。”
“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