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函谷關(第2/2頁)
章節報錯
“還算有點見識,當初秦始皇五次東巡有三次是從這裡經過的。”回答他的是王允。
“啊,允哥兒你怎麼起了。”劉徹問到。
“你聲音那麼大我怎麼睡得著啊?”王允沒好氣的說到。
但是隻有他自己心裡清楚是想自己看看函谷關。這些年他走過的地方其實也不算少,但是卻始終沒有來過這個歷朝歷代都十分有名的大關。
衛綰其實很不滿意王允對劉徹的說話態度的,作為太子太傅的他認為王允作為臣子應當恭敬的對尊上回話。那怕太子年幼也不可如此輕佻,不過一想到王允都能從劉啟碗中搶肉吃了他還是選擇沉默了。
“反正是兩兄弟,隨他去吧。”
劉徹抑制不住心頭的興奮與好奇,進而問道:“聽竇太傅說,高皇帝也是從這裡進入咸陽的?”
王允點了點頭:“徹兒好記性。當年高皇帝與項羽定下盟約,先入咸陽者為王。那年八月,高皇帝率軍攻下武關,驅兵關中,進入咸陽,並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遂成千古佳話。”
劉徹在一旁聽得入神,眼神光彩熠熠,幼小的心靈聯想到未來,自己一定也像秦皇、太祖那樣威風,於是性至於情脫口而出道:
“大丈夫當如是也!本宮將來一定要掃平內憂外患,締造大漢盛世。”
衛綰轉臉凝視著劉徹,只見劉徹披著一件皂色的大氅,邊上縫著一輪白色的裘毛,內著玄色長袍,腰扎褐色革帶,佩戴虎頭鞶,足蹬黑色戰靴,小臉被風吹得紅撲撲的,煞是英俊,他頓時為太子的壯懷激烈而感到興奮。
“那允哥兒,我這次這個算不算東巡呢?”劉徹追問到。
聽到劉徹的問話衛綰臉色一緊。
而王允則是皺了皺自己的眉頭,“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算,因為“巡”這個字是皇帝陛下專用的。你現在只是儲君,所以來說並不算。還有,這種話不能亂說的,你看你把太傅臉色都說變了。”
聽了王允的話劉徹偏過頭去看了看衛綰的臉色,不過看到的只是一個牽強的笑容。
劉徹好像也明白了什麼,“我明白了,允哥兒我以後會注意的。”
王允對他投去一個讚賞的微笑。
回過頭來看到函谷關上旌旗獵獵,刀槍林立,守關將士個個精神抖擻,陣容嚴整。彷彿想到了什麼,他走上前去揮手向一個個身軀筆直的將士們致意,稚嫩的童音駕著寒風,在兩山之間蕩起陣陣迴音:“將士們好,將士們辛苦了!”
“恭迎太子殿下!”
喊聲在山間久久迴盪,直到遙遠的天際。
衛綰見狀分外吃驚,太子殿下小小年紀,這是從哪裡學來的啊?
但是如果他稍微瞭解王允和劉徹兩人之間的小遊戲他就會明白這些東西都是王允教他的。
未等衛綰的思緒迴轉過來,李息已經上前行禮了。殊料劉徹擺了擺手道:“將軍請起。本宮在思賢苑中陪榮哥哥讀書時,竇太傅曾說過,先祖文帝勞軍到細柳,周亞夫以甲冑之身不拜,而行軍禮。祖父非但不怪罪,反而稱讚他為‘真將軍’。太傅,本宮是不是也該這樣呢?”
衛綰頻頻點頭,心中卻暗暗驚歎,竇嬰對太子的影響真深啦,以致都成了劉徹的影子,這應是為師者的榮耀啊!
在經過由將士們組成的走廊時,衛綰問起周亞夫與郅都過關的時間,李息說已經過去有六日了。衛綰的心稍稍鬆了下來,按照這個行程,等太子到達睢陽城時,一切都應該安排妥當了……
傍晚時分,周亞夫走出營門,望著二里外的睢陽城頭,十分驚異地搖了搖頭。
睢陽果然不像其他諸侯國都城那樣——在城樓的高度上比長安城低了許多,城牆的規模也與諸侯的身份大抵相當。而眼前的睢陽城,城樓高聳,城牆恢弘,吊橋高懸。
城頭上“劉”字和“梁”字大旗迎風招展,影影綽綽地瞧見城牆上巡邏隊伍的穿梭,儼然一箇中原長安。
周亞夫捋了捋鬍鬚,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道:“藩國不削,必成大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