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古毅、蘇州(第2/2頁)
章節報錯
說起兩個小舅子老譚既難受又無奈,甚至不想說啥。
他和林燕認識的時候大小舅子十七,沒上學,在家打工,小小舅子剛上初中。他和林燕戀愛五年,遲遲不結婚的原因是林燕家裡困難,掙的錢得幫扶家裡。
先是給大小舅子成家,然後供小小舅子上大學,直到畢業找工作。
對這些老譚不說啥,因為他家就窮,打小五個姐姐幫扶,所以理解林燕的顧家。不平衡的是兩個小舅子成家立業之後,對他這個姐夫不理不問,好像不存在似的。
換了他做不到這點,如今四十多了,和五個姐夫處的和親哥兄弟一樣,每次回去都到姐姐家看看,和姐夫坐下來喝兩盅,拉拉家常。
這樣事在他倆小舅子身上沒有。
記得在供小小舅子上大學那會兒,兒子家恆已經出生,小小舅子說以後家恆上學他管了。現在家恆馬上初中了,也沒見他拿一分錢。
想起這些老譚咧咧嘴,心說算了,自己小的時候五個姐姐照顧,現在自己行了,也沒怎麼照顧五個姐姐。
但相比兩個小舅子自己這個小舅子當的好些,安慰一下自己。
如今人在蘇州,不來拉到,來了就去見小舅子一面,要不然說不過去。
公平公正的講,老譚作為姐夫是合格的,雖然和林燕的婚姻不和諧,甚至走到了離婚的邊緣,但他沒對林燕家裡產生不滿,該咋做還咋做。
關於媳婦,他常想,一年之中自己大部分時間不在家,林燕在家既上班又照顧孩子,屬實不易,換自己可能做不來。
怎麼說呢,組建一個家庭也許容易,但經營不易,尤其人四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
離婚不是解決矛盾的終極方法,只是結束一切和婚姻有關的問題,包括人。
當然,該結束的不結束,悲觀的維持也不可取。
這些事老譚也想,只是想的多些,總是習慣性的想起和林燕最初的甜蜜,以及她不嫌棄自己的窮家薄業,不顧家人反對義無反顧的跟自己,倆人白手起家的過日子,並且有了可愛的大兒子
現在日子過好了,不愁吃不愁穿,有車有房,真的開始換老婆了嗎?
這事他做不來。
只是林燕的所作所為,以及對自己的態度叫他難受,有時候真想離了,不再堅持。
和劉哥、鄰居李哥喝酒的時候也會提起這些,老哥們兒了,誰也不笑話誰。
用李哥的話說林燕確實特性、顧孃家,但絕對是過日子好手。至於別的都那樣,他媳婦一天也不和他說兩句話,像仇人似的,倆人分房睡。並美其名曰現代中年人的純友誼。
劉哥歲數大,說的中肯。他的意思是老譚和林燕都太要強了,都強勢,誰也不服誰,要是有一個服軟的都不會這樣。
說他和媳婦三十到四十歲之間也這樣,上有老下有小,壓力大,一天除了省思咋過日子咋掙錢、咋供孩子上學,咋唸叨老人千萬別得病之外也沒啥嗑兒。
等孩子成家立業了才覺著輕鬆,知道有疼有熱了。
聽著老譚和他倆的情況大體一樣,都是如此。但又有區別,人家是安慰他的正常現象,他是正在經歷的真實情況。
說一千道一萬,疙瘩自己解,主意自己拿,生活看著千篇一律,但家家各有不同。
婚姻中出現的問題,如果不用離婚解決,就得用時間解決。
時間在換不回回心轉意的時候,一定會看清一些事,一個人,然後心安理得的拾綴心碎後的坦然與疲憊。
作為局外人,旁觀者,不瞭解情況的前提下很羨慕老譚有一個好媳婦,能持家,能過日子,老公常年在外,家裡啥事不管,孩子也不用操心,還有啥不滿足?
尤其還不管老公在外面咋耍,找女人都行,這可是很多男人夢寐以求的。
夢寐以求的不是現實需要的,誰都想把日子過紅火,有滋有味,不是陌生人一樣的冰冷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