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菜第一名屬實是實至名歸,不但大眾評委豎大拇指,專業評委也給與了很高的評價——羊鮮粉嫩,草原一絕。

接下來是創新菜的比拼了,這是最精彩也是最緊張的,冠軍將要在這裡產生。

由於創新菜的製作時間比較長,暫時有了空閒,周曉梅找到了老譚。

“小叔,昨天餐飲協會的會長說咱家舉辦的這次比賽很好,問能不能再擴大點兒,把別的飯店也加入進來。”周曉梅說。

“別的飯店”老譚略微想了一下,說:“我的意見是就這樣,不搞那些沒用的,在濱海那回就是個例子。”

“我也這合計的。估計今天他能和你說這事,提前跟你說一聲。”

“嗯,知道了。”老譚點頭笑了笑,隨後誇了愛將兩句,說大賽搞得好,方方面面準備的都齊全,流程也順趟,越來越厲害了。

周曉梅受到表揚挺高興,她可是挺長時間沒受到表揚了,幾乎都忘了表揚啥滋味了。

比賽繼續。

最先製作完畢的是長沙師傅,他的作品是“油淋剁椒雙味魚”。

這道菜頗具創意,是清蒸魚和剁椒魚的融合,同時輔以羔羊肉片,更具鮮味。

主料選用的是鮮活草魚,魚頭剁掉,魚身一破兩扇,分別去骨留肉。兩扇魚肉片大片,魚皮連著不斷,片好的魚片捲起成卷,由於底下的魚皮連著,看著像連著的波浪。

羔羊肉片成薄薄的大片,也捲起成卷,間隔的放在波浪中間。現在看起來兩扇魚肉不像波浪了,像兩條漁船。

一條漁船上鋪的是紅彤彤的剁椒,一條漁船上撒著色彩豔麗的五彩絲,看著就賞心悅目。

採用的是蒸的技法,由於加入了羔羊卷,一辣一鮮,味道鮮美異常。

第二個端上來的是省城師傅製作的“手抓豬寸骨”。

手抓豬寸骨是道老菜,做法是把豬寸骨先進行醃製,然後炸制而成,食之幹香有嚼頭,有燒烤味道。

省城師傅把這道菜進行了改良。

首先在口味上打破了傳統的鹹鮮口。一共十二根豬寸骨,他把六根醃製成奧爾良口味的,六根醃製成燒烤味的。

烹飪技法採用的也不是傳統的炸,而是烤,更具香味。

最值得稱讚的是烤完之後又用自制的米料烹了一下,味道就更加突出刺激了。並且擺盤獨到,每根豬寸骨用錫紙包了尾部,直立的碼放在燒烤架上,並配了酒精爐,隨時可以自助加熱,創意感十足。

第三個完成作品的是蘇州師傅,他製作的是山東名菜“虎頭雞”。

這也是一道老菜新做的菜品,且十分成功。

蘇州師傅選用的是老雞的雞腿肉,提前捶打醃製了二十四個小時,可謂下足了功夫。

炸制時在傳統的工藝上加入了小酥肉粉和脆炸粉,成品金黃、酥脆、幹香。由於使用的是老雞的雞腿肉,醃製的時間長,味道全吃進去了,所以成品回味無窮,口齒留香。

緊接著呼市師傅和北京師傅的作品也都相繼完成,呼市師傅製作的是“幹嘣小碎羊”,北京師傅製作的是“酸湯木桶牛蛙”。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