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乾媽生個大胖小子,你有小弟弟了。”老譚對兒子說。

“是嘛,我當哥哥了。”兒子高興的說,然後問:“爸,我能去看看嗎?”

“現在不行,你乾媽在醫院呢,再說小弟弟剛出生還小,等滿月的,爸帶你一起去。”

兒子有點失望,隨後想起了什麼把失望沖淡了,說:“爸,我把我媽不用的手機給若曦了,她手機不好使,老式的。”

“哦,你們倆現在挺好?”老譚問。

“還行吧我有時候去她家玩,她家離籃球場不遠,恒大那個,我不一到星期日就去那打籃球嗎,十塊錢兩小時。”兒子說。

很顯然,兒子後面說的打籃球是在解釋,他沒說若曦總去看他打籃球。

老譚也不說破,笑了笑說:“若曦學習好,你跟人家學學。”

“學了,現在就看她筆記呢。”

“那就好。”

“她筆記清楚,趕上我班學習委員的了,比她的都好。”

“那你就好好學。”

“有時候我媽從單位帶回來東西,叫我給英子阿姨送去。”兒子說。

“都啥東西?”老譚問。

“雞翅、雞腿、大蝦、牛排,都是速凍的那些,還有湯圓、混沌。”

“咱家吃不了那些,送去行。”

兒子點頭,吃了口飯,問:“爸,英子阿姨臉上的疤能祛掉嗎?”

“應該能吧估計祛不徹底,再好也有痕跡。”老譚說。

“她那疤挺嚇人我現在不怕了,總看著。英子阿姨做的包子好吃,餃子也好,快趕上紅大娘了。”

王紅比老譚大,兒子管她叫紅大娘。

“你吃過呀?”老譚問。

“總吃。英子阿姨早班,下午三點就下班了,只要包包子、餃子就叫若曦喊我。”

老譚笑了,說:“你快成吃白吃的了。”

“沒辦法,誰叫我吃百家飯長大的。”

兒子的話勾起了老譚對兒子小時候的回憶,可不是咋地,兒子確實吃百家飯長大的。他在外地,林燕上班,兒子放學回來家裡沒大人。那時候在大院住,兒子招人喜歡,左鄰右舍、樓上樓下的誰家飯好了都會把兒子叫過去吃。

吃的最多的是隔壁李哥家,不說天天的也差不多,有時候還在人家睡。

現在兒子和李哥、李嫂關係也好,李嫂一旦做點好吃的都習慣性的給兒子打電話叫去吃。李哥要是趕在星期天喝酒,總想方設法叫兒子去。

兒子和李哥在一起話非常多,能從籃球嘮到足球和排球,再拐彎到其他體育專案上,最後以國際風雲收尾。

“大爺,國際上的事我就不參與了,我還小。”兒子說。

“國際上的事你也得懂,考大學不考時事政治呀,現在就得關心。”李哥不屈不撓的循循善誘,爺倆兒便掰開話題開始嘮別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