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兒子吃百家飯長大的(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向東單幹已經一年,初時生意不錯,後來有了人員流失和產品調整,生意下滑不少,但總的來說到目前為止還算可以,沒賠錢,也沒賺錢。
初時客人以為還是阿巧分店,只不過換了名字,並且菜沒變味餃子依舊,養生酒也有,也就常來。
等三個月後效果就顯現出來了,先是養生酒沒了,愛喝兩口的不來了。接著是一些廚師紛紛跳槽,有的回了阿巧,有的去了別的飯店,原有的菜味保持不住,又流失了一部分客人。
當然,有流失的就有進來的,這是必然。
最主要的是餃子,阿巧不再給供應餃子餡和餃子面,張向東重金請了哈爾濱餃子城的調餡師傅,準備打造自己品牌。
品牌不是那麼好打造的,得需要時間,客人也得有個適應過程,便出現生意大幅度下滑。
生意下滑,人員流失,搞的張向東開始時的雄心壯志沒了,也不說阿巧在哪開年初一就在哪開了。
話說回來他一是年輕,心高氣傲,覺著自己做市場行做飯店也沒毛病。豈不知做市場和做飯店是兩回事,市場只是一方面,做飯店需要全方面考慮,除了管理、產品、進、返、還上的細節之外還需要心胸,心胸不到大事難成。
二來他覺著老婆秦麗麗是人資專業,管人的,管飯店肯定沒問題,這也是他混淆的一個毛病。做人力資源的能管人,但不一定能管理;能培訓,但不一定能領兵。這是人員流失的主要原因。
飯店就這樣,人員不穩定產品質量就沒個穩定,產品質量不穩定就留不住客人,僱多能耐的師傅也沒用,黃鋪是早晚的事。
老譚不想表露身份,覺著這樣挺好,一旦表露了興許還尷尬。
他說:“知道,年初一嘛,有名,餃子好吃。”
“是挺好吃,但幹不過阿巧。”張向東表弟說:“我哥以前在阿巧幹了,市場部經理,從去年開始自己乾的。”
“噢,是嗎?”老譚道。
“不但他,我嫂子也在阿巧幹了,人資部經理。兩口子想創業,就從阿巧出來單幹來了。”
“不挺好嗎,年初一生意挺好。”
“開始的時候好,現在不行,缺乏管理。”
張向東表弟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所在,這倒引起老譚的興趣,問:“咋還缺乏管理呢,你不說你哥是做市場的,你嫂子是搞人資的嗎。”
“他倆是太專業了,所以才沒管理。都覺著自己行,按自己的專業管,片面。”張向東表弟拉開了話,“我哥兩口子旅服口畢業的,高材生。我就是聽他倆的才報了他們唸的大學,但我學的和他倆不一個專業,我是企業管理。”
“你學企業管理的,可以幫著管理管理。”老譚說。
“人家不用,再說我剛畢業,實習還行,直接管沒底兒。我想去阿巧應聘,他家管理好,能學到東西。”
“學完了回去幫你哥?”
“不一定,哥倆最好別在一起幹,好了還行,不好了不如兩旁世人。”
“說的是。”老譚不禁對張向東表弟刮目相看,“給你點建議,管理之道首先在人,人做好做正了管理就有了一半。做人為術,管理為法,術不正則法不行,和人不正則影子斜是一個道理。”
“大哥高人呀。”張向東表弟豎起大拇指說。
“高人不敢當,都是吃虧賺經驗,僅供參考。”
回到省城的時候已是傍晚,夕陽西下,落日餘暉染紅了西邊天空。天底下,成片的高樓大廈漸漸暗淡,以致模糊。
下了三臺子高速口,老譚按了一下鈴喇叭以示分手告別,張向東表弟在後面回應了一聲,倆臺車便在路口分開走了。
老譚先到家給兒子做飯,林燕早上打電話說出差去哈爾濱,三天後來,這三天他得照顧孩子。
飯做好兒子也回來了,吃飯的時候張麗打來電話,說豔華生了,生個大胖小子,七斤二兩,剖腹產,母子平安。
張麗很激動,像自己生了孩子似的。
老譚也很高興,叫張麗代自己向豔華和老鄧表示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