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融合菜 餃子酒(第2/2頁)
章節報錯
“租金應該不少。”老譚說。
“不多,人家不差錢。”古毅說。
老譚說:“不差錢咱們也不能少給,這大院子”
說實話老譚更願意多花錢也不願意欠人情,有時候人情比錢貴。當然,相對於古毅對王姐的救命之恩就當別論了。
當天大家就住了進去。老譚和古毅住兩間正房,書房和其他兩間做辦公室,連辦公的地方都有了。
小高和李爽、雅茹住東廂房,西廂房給前後主管,剩下的房間給員工做寢室。
誰能想到一家餃子館的寢室是一個四合院,並且是很高檔的那種,一點不亞於海底撈給員工租的高檔公寓,論舒服講更勝一籌。
有了安身之處,大家高興,晚上做了幾個菜,慶祝一下。
“來,共同喝一杯,慶祝咱們有家了。”古毅滿臉帶笑的說。
大家響應,一飲而盡。
放下酒杯古毅對身邊的老譚說:“兄弟,今天是個好日子,講兩句。”
老譚看大家,大家也都看他。
“講兩句。”老譚開口:“說實話挺高興,一是有家了,二是還這麼好,住著舒坦,都有點不想回去了。”
大夥兒笑。
老譚接著說:“咱們南下蘇州,能不能做好就看大家了。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咱們今天有了大本營,沒了後顧之憂,剩下就是鉚足勁加油幹,爭取一炮打響。”
“師父,必須的。”李爽信心十足的說。
“必須的。”小高緊隨媳婦之後。
“有譚總指揮肯定的。”新來的本地冷盤師傅李剛說。
雅茹和省城過來的冷盤師傅麼吱聲,表情和其他人一樣——一臉自信。
“我有預感,咱家開業就能火。”古毅說。
“有信心就好。”老譚先是肯定大家,然後認真的說:“這兩天大家吃了幾家店,估計對蘇州餐飲都有個大致瞭解。跟大夥兒說,蘇州餐飲市場比省城好,比較完善,但競爭激烈。
做餃子的不是咱們一家,比咱們好的有的是。另外咱們能看準蘇州市場,人家也能看準。
據我所知,來蘇州開店的有哈爾濱餃子,長春的東方明珠,還有省城的福記。可惜都沒站穩腳,最長的幹了兩年。
我分析了,不是老百姓不認可,是沒特色,水土不服。覺著在東北是老大,餃子正宗,不和本地餐飲結合,最後都黃鋪了。
目前整個蘇州東北餃子館不多,大部分是小吃部型別的,上規模的就咱們一家。”
說到這老譚點上根菸,大家等著他往下說。
“要想打炮站穩腳,就得認真琢磨琢磨。不能覺著在省城、呼市好使,把原來的原封不動的搬出來就行。
咱們面對的是南方客人,口味、飲食習慣和北方不一樣,這就要求不能按著北方的方式操作,需要改進融合。現在省城不是流行融合菜嗎,把江浙一帶的菜融合進東北菜,老百姓接受,並且喜愛。
我到省城的“瀋水江南”和“富雅小居”吃過兩次,感覺不錯。他們的菜保留了東北菜的烹飪方法,同時有江南菜的清淡精緻,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看著就想吃。
還有,他們把江南的老酒研究透了,到他們店必喝老酒,這是亮點。
江南菜能到北方融合,東北菜也能到江南融合。咱們把特色打出去的同時要和本地餐飲結合,做阿巧的融合菜,引領蘇州。
還有就是咱們的養生酒,這是亮點。江南菜進軍東北,讓北方人喝花雕老酒成為時尚,咱們南下江南,要讓江南人喝養生酒成為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