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世上最貴的房子(第2/2頁)
章節報錯
老太太在老閨女家,逢年過節其餘四個閨女女婿都到位,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非常熱鬧,像辦事情一樣。有時老太太想哪個閨女了就打個電話,叫那個閨女家開車把自己接去住幾天,等住夠了再回到老閨女家。
村子裡人都說老太太好命,五個閨女,別看前半輩子受罪,後半輩子開始享福了。老太太也常說自己有福,說這是五個閨女,要是五個小子就完了,得把自己一身老骨頭拆了。
老譚領著兒子回來給母親過生日,老太太非常高興,主要原因是見著大孫子了,兒子還在其次。
五姐公公婆婆都在,大姐也帶著孫子提前一天到了五姐家。
互相打過招呼之後五姐的公公對兒子說:“把你二姐夫喊來,一會兒吃飯了。”
五姐夫給二姐夫打電話,把小舅子到家的訊息傳遞過去。他們兩家離得近,二里地,大姐和四姐家離五姐家也不遠,三里地。只有三姐家遠些,二十里地。
二姐夫愛喝兩盅,和五姐公公對脾氣,爺倆兒總在一起喝酒。兩家都養羊,把羊群混在一起放,今天你家吃點差樣的到你家吃去,明天我家包餃子了喊你一聲,處得非常混合,都沒啥說道。
親戚就是這樣,走動起來是親戚,不走動就是個名,親姐妹也是如此。
老譚來到炕前,拖鞋上炕挨著母親坐下。
“媽,你今年身體好吧?”老譚問。
母親說:“好,我沒啥毛病,能吃能喝的。”
“那就好。”
坐在炕裡的大姐說:“咱媽身體可好了,啥毛病沒有,比咱們體格都好。”
母親說:“可不好咋地,一天去了吃就是睡,啥活不幹,竟養體格了。”說完了問兒子:“聽你五姐說你在省城買樓了?幾樓呀?”
老譚回道:“嗯,買了,五樓。”
“五樓?那可夠高的,上下不方便,咋沒買個一樓呢。”母親顯然對五樓不滿意。
大姐笑道:“五樓挺好,這回你兒子買樓了,別再閨女家住了,去你兒子那吧。”
母親搖搖頭說:“不去,歲數大了,哪也不去,那樓房住不習慣,哪敢咱家這火炕好,再說還是五樓,上都上不去。”
老太太的話把全屋子人逗笑了。
五姐婆婆開玩笑:“我說親家,你都在農村住一輩子了,還沒住夠?不去你兒子那住兩天?”
母親擺擺手說:“不去,哪也不趕家好。那城市咱們老年人住不習慣,沒看現在不少到農村買房的嗎,城市不行,住人的話還是咱們農村,空氣好,水乾淨,晚上還能看著星星,那城市埋汰,到晚上連個星星都沒有。”
“親家婆,你知道的還挺多呢。”五姐婆婆說。
“電視新聞不天天說嗎,我是沒去過城市,在電視上也看著了,不咋地,密密壓壓的全是人,除了人就是車,鬧懆懆的,哪趕咱農村,肅靜,沒那些車,也安全呀。”
老太太的話再次把大夥兒逗笑。
不一會兒老譚二姐夫騎著摩托車馱著二姐來了。現在老譚的五個姐姐家就二姐家沒買轎車,其餘四家都買了。二姐家兩個丫頭,老大十年前到省城打工,跟著老譚幹,處了物件,已經結婚成家,並有了孩子。物件是省城的,現在兩口子開超市。老二在省城讀大專。
兩個丫頭很優秀,準備過幾年把父母接到省城去,所以就沒買轎車,加上老譚二姐夫也不會開。
現在農村的日子好過,只要勤快不懶,日子都行。日子好,出去打工的就少了,家家也不缺孩子掙得那點錢。
日子好,生活水平提高,相對應教育程度也在提高。老譚他們那代人念高中的寥寥無幾,幾乎都是初中畢業,還有一部分只讀完了小學。現在不念高中的都少,考上大學、大專的不在少數,有的已經出國留學了。
吃飯的時候一大家子人,分兩桌坐下。
為了給老太太祝壽,昨天五姐公公殺了一隻羊四隻雞,年豬初六就殺了。五姐知道老兄弟不在家過年,把好吃的都拿了出來,叫弟弟和大侄子吃上,省的過年吃不著饞。
親情就是如此,姐姐疼弟弟實心實意。
我們經常感動於濃濃的割捨不斷的親情之中,是因為和自己的親姊姐妹一同住過世上最貴的房子,流著相同的血液,是一奶同胞。
在這個世界上,當遇到困難,或者身患疾病,生存成為問題的時候,共同生活的愛人可能會遠離而去,而流著相同血液的親人不會,他們會守在身邊,給我們生活的勇氣和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
無論你身價百萬,還是身無分文,有一天躺在大街上無人問津的時候,我們的父母、親人,即使拉著個平板車也會把我們拉回家中,母親會對我們說:“孩子,別怕,有媽呢。”親人會說:“弟弟,別怕,姐姐在跟前兒呢。”
血濃於水的親情時刻叫我們感動。
親情,世上最溫暖的情感。
擁有親情的人擁有無法用金錢衡量的人類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