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土味情話(第1/2頁)
章節報錯
臘月十一,老譚母親生日。
五個閨女,五個女婿,四個外甥,兩個外甥媳婦,一個外甥女,一個外甥女婿,兩個重外孫子,一個兒子,一個孫子,加上一些直近親屬,左鄰右舍,都來給老太太祝壽。
一共坐了六張桌,從中午鬧騰到下午三點,親戚們才陸續離去。
老太太在譚氏家族頗有威望,侄男侄女來了不少,孃家的幾個侄子也來了。怎麼說呢,人敬有的狗咬醜的。二十年前,老譚家窮困潦倒,吃上頓沒下頓的,沒幾個親戚登門,甚至是繞著門口走,恐怕沾包。現在日子起來了,家家不錯,才又知道有這門親戚,走動起來。
窮在街頭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話一點不假。
給母親過完生日,老譚又在家待了兩天,等到十四要走的時候,兒子有些沒玩夠,戀戀不捨的。老太太也捨不得孫子走,沒辦法只好把兒子留下,五姐夫答應過年之前給送回去,順便也到省城看看老譚新買的樓房。
兒子不跟著回去,老譚沒回省城,直接回了甘旗卡。
春節期間家家飯店都非常忙,同時是員工離職最多的時候,這也是餐飲業員工流動率高的原因之一。
過年的時候小飯店放假,中檔以上的飯店都營業,從臘月二十幾起就開始忙了。大部分是單位會餐,開聯歡會,還有把年會推遲在這時候開的。
三十就不用說了,家家火爆,年夜飯早就預定滿了,從中午十一點能一直忙到晚上八點,中午連飯都吃不上。
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也忙,不帶消停的。
春節期間的營業額幾乎是平時的兩倍,是飯店最賺錢的時候。
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像歌中唱的,有錢沒錢回家過年。老百姓回家過年的情節根深蒂固,萬家團圓的日子,在外打工的孩子都想家,想老爸老媽。尤其是頭一年出來的孩子,想家想的都直掉眼淚。這個時候就是給雙倍工資都不行,也要回家過年。
飯店不放假,不叫離職,不幹總行吧,工資不要了直接走人,回家過年。每年春節期間不要工資直接回家過年的不在少數,全國加在一起超百萬。
每年的這個時候飯店都會出現用人荒,平時一百個員工,到年三十能剩下七十不錯了,有的連一半都剩不下。
春節是最賺錢的時候,也是老闆和管理人員最頭疼的時候。這時就看出管理人員的能力和老闆平時對員工的好壞了,也看出一個飯店的企業文化啥樣。
員工流失少的,企業文化就好,老闆就仁義,管理人員能力就高,反則差之。
關東人家現在開始面臨春節前的離職潮。
前臺好些,張麗、李爽、周曉梅她們仨有經驗,提前給一些老員工假期,叫她們回家看看,臘月二十之前回來。一部分員工的假期放在了正月初十以後,不能回家過年,可以回去陪家人過個元宵節。剩下頭一年出來的,還有必須得回家過年的,臘月二十八放假,過完年初三返回來。
這樣一來所有員工都照顧到了,倒沒有離職的。
廚房有點亂,除了灶臺師傅沒有要求回家過年的,小弟們都想回家。此時的王剛開始感到親戚、徒弟的麻煩了,找他請假的幾乎都是這些人,都想透過和他的親戚關係、師徒情分來通融通融,回家過年。
並且他還得去周曉梅家,即是過年,又是見未來的岳父岳母,這必須得去。
關於他和周曉梅回家過年這事沒人說什麼,人之常情都能理解。
只是春節不放假,都堅守崗位,廚師長上老丈人家過年去,員工怎麼辦?
過年的時候廚師長不在,得提前把工作安排好,有點難度。
周曉梅看出王剛的難處,跟他說不行就等過完年再去。對他倆來說回不回去過年沒有見父母的意義大,都是大齡人,家裡更關心倆人的婚事,只要脫單比啥都強。
王剛也覺著過年不在飯店不好,於是倆人商定過年不回去,等初十再去周曉梅家。
這也是飯店打工人的無奈,沒辦法,誰叫自己選擇這一行呢。餐飲這行就這樣,越到年節越忙,別人放假全家人團團圓圓的到飯店吃年夜飯,自己得堅守在崗位上,做好飯菜和服務,把臉上的微笑凝固成人們喜歡的樣子,而想家的淚水只能在轉過身後悄然滑落。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春節,有一千萬人戰鬥在飯店的崗位上,給千家萬戶送上可口的年夜飯和熱乎乎的餃子,而他們只能對著老家的方向給父母磕頭拜年。
餐飲人不容易,理解他們吧。
理解萬歲。
張麗從徐總辦公室出來,臉上的表情有些僵硬,明顯是生氣了。
她是和徐總討論春節加班的事的。按照國家規定,大年三十、初一、初二這三天屬於法定假日,上一天班給三天工資。當然,這是指國家企事業單位,還有一些知名的大企業,像飯店、髮廊這樣的私人個體,目前還沒有幾家能全部達到的。
雖然達不到,但春節不比平常節日,可是過年呀。不給三天工資,兩天還是可以的,幾乎所有春節期間營業的飯店都是給兩天工資。這個員工也接受,沒有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