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之中,有著婚姻之外的愛情。

兩個人也許一輩子不能生活在一起,但是彼此深愛,熾烈的感情充斥生命,在剎那的失神中,在呆呆的遠眺時,一個人安靜的走在落日的黃昏裡,或者是淋著雨走在無人的街上,把對方深深的思念。

有一種牽掛遙遙無期,伴隨一生,在回憶的時候品嚐甜蜜。

當愛情超越了道德的枷鎖時,相愛的彼此猶如可可西里的牧羊人,叫人痛斷肝腸,卻又如若痴狂。

愛情,也可以如此美麗。

有沒有知道家在哪個小區,卻不知道在哪棟樓哪個單元哪層樓哪個門的經歷?

我們的老譚有。

他是在老婆林燕的指揮下找到家門的。

但他走進單元門時,激動的心情立時湧上來,心裡有個聲音:終於有家了!

是呀,終於有家了。十五年,整整十五年,用生命中最美的青春歲月奮鬥打拼,在這個鋼筋水泥澆築的城市裡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家,能不激動嗎?

激動伴隨著喜悅,上樓的腳步都在顫抖。

從這一刻起,以前總是羨慕別人擁有的樓房,自己擁有了。

一切彷彿在做夢,可是這個夢是真實的,因為能夠聽到上樓的腳步聲,還有砰砰的心跳。眼裡,含著因喜悅、自豪而溢位的淚水。

扣響家門的那一刻,還在問自己,這就是自己的家嗎?從今以後這個房子就是自己的了?都有些不敢相信。

門開了,兒子笑呵呵的站在門裡,正高興的看著他。

是呀,這是自己的家,從今以後這個房子屬於自己,租房子住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他一把把兒子抱起來,興奮的在兒子的小臉蛋上親了又親。

林燕滿臉笑容的坐在沙發裡看他,這個時候他感覺到了家的味道。是呀,這才是家,這才是人過的日子,辛辛苦苦這些年值了。

放下兒子,帶著激動的心情把每個房間都看了一遍,兒子像個勤務兵一樣跟在身後,不時的用小嘴像他介紹講解,炫耀著自己和媽媽的成績。

“兒子,房子好不好?”老譚問。

“好,是我和媽媽選的。”兒子回答。

“和媽媽睡呢還是自己睡?”

“和媽媽睡。”

“今天和爸爸睡吧?”

“不,和媽媽睡。”

老譚開心的笑了。

只在家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和兒子坐車回到北票老家。

老譚五姐家在村子東頭,和婆婆家挨著,東西院。現在這個大家庭一共六口人,五姐家三口,加上公公婆婆,還有老譚的母親。

公公婆婆住西院老房子,兩位老人身體好,沒啥毛病。公公以前在鄉上的選礦做採購,選礦黃了之後在家務農。婆婆是下鄉知青,沒返城,一直在鄉供銷社工作,現在退休在家,和老伴侍弄著二十畝地。

五姐在村小學教書,五姐夫在鄉上的頁岩礦上班,兒子讀初中。

老譚母親一九二三年生人,現在七十七歲,是看到四輩子賢孫的人。老太太上半輩子沒享著啥福,丈夫去世早,拉扯著一幫兒女過,日子窮的掉底,淨受罪了。

現在兒女都成家立業,日子過的都好,老太太開始享福了。

在農村都是兒子養老,沒兒子的丫頭養老。

老太太在農村待了一輩子,習慣了,加上歲數大,不願意到城裡去。用她的話說在農村明明能活十年,到城裡頂多活五年。跟老譚說了,不是你這個當兒子的不孝順,不養活老人,把老媽扔下不管,是我歲數大了,到城市生活不習慣,住不慣樓房,還想多活幾年呢,哪也不去,就在你五姐家了。

五個姐姐也不願意老譚把母親接走。六個兒女,就這一個老母親,兒子在城裡,五個閨女在農村。老譚要是把母親接到城裡,五個姐姐看望的話不方便。留在農村,只是老譚一個人不方便而已。

五個閨女都想養活母親,最後母親選擇了老丫頭。

大姐、二姐、三姐、四姐都沒公公婆婆,可老太太都不去,覺著住在老丫頭家方便,舒適,和自己家似的。

大姐說媽這是老了,人一老就和小孩似的,老小孩小小孩嘛,得順著她心情來,她想上誰家上誰家。現在家家條件好,別說養活一個老人,三個兩個都能養活。既然老媽願意在老五家待著,那就在她那,咱們勤去看兩趟,有好吃的帶去給她嚐嚐,沒好吃的帶錢。

五個閨女都非常孝順,咋說呢,閨女行女婿也得行,女婿不行也不行。老太太是明白人,拿五個女婿當親兒子待成,五個女婿也拿老太太當親媽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