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遇老鄉(第1/3頁)
章節報錯
時間到了九月份,酒店的裝修緊鑼密鼓的進行著,中旬能夠完工,月底開業不成問題。
已是初秋時節,園區東西兩邊楊樹林前面成片的玉米地裡的玉米已經泛黃,玉米穗外面的青皮打著卷,露出一小截金黃的玉米棒。
楊樹葉子有些隨風飄落,一早一晚天涼了,得在外面套上一件長袖,歲數大的把夾克都穿上了。
有放羊的老漢把羊群從園區前面空曠的停車場趕過,順便在酒店門口駐足,抽上根菸,和商鋪門市相熟的老闆嘮上幾句,然後吆喝著把羊群往楊樹林後面的草場趕去。
有街里人或騎著摩托車,或開車過來到商鋪門市買東西,他們都是到街裡的店鋪買貨,聽說這裡也開了門市,感覺方便的過來看看。
附近村子裡的村民大都知道這裡建起個市場,路過的,或者是閒著沒事的也過來瞧瞧。見這裡有超市,裡面的東西挺全,和街裡的沒啥兩樣,覺著方便,漸漸的到這裡來買,而不再往街裡跑。
超市開始每天賣點兒錢,雖然不多,但好勝於無,至少不那麼冷清了。
賓館每天都有人入住,不多,三、四個房間,都是年輕人,熱戀中開房的。
總的來說現在整個甘旗卡有一部分人知道這裡有個產業園,園區前有個很長的三層樓,一樓有十來家門市,有超市,並且有個非常不錯的賓館,有個酒店正在裝修,馬上要開業了。
這是好現象,只要有人知道就行,慢慢的一傳十、十傳百就傳開了。到過年早市、夜市遷到這裡,農貿市場和蔬菜種植基地再建起來,是個有發展潛力的好地方。
當然,這一切都取決於政府的決策與力度,還有領導人。如果趕上領導人換屆或者調離,新上任的領導班子有新想法,把發展空間轉移的南面老火車站那去,這裡也就成了被遺忘的角落。
估計這樣的情況不會發生,畢竟有金星銅業這個龐然大物在這呢,多多少少對鎮裡、旗裡的決策有一定的影響,甚至對市裡也有影響。
很快,裝修接近尾聲,老譚停止培訓,開始搞衛生。
培訓期間圖雅琪琪格表現不錯,不僅形象好,悟性還高,初中文化,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在工作中頗有領導能力,老譚暫時叫她當領班,帶領大家幹活。
同時把上下班時間調整為正常工作狀態,早上九點半到晚八點,中午兩個小時休息。
廚房每天準備三頓員工餐。
袁姐請廠內領導、車間組負責人、鎮領導吃飯,不再去街裡飯店,開始酒店吃,順便演習一下,練練兵。
所有人對菜品都很滿意,尤其是新研發的“大蒜紅湯羊肉”,深受高廠長、張主任喜歡,這跟老譚說這道菜有補腎壯陽的功效有關,男人嘛,誰不希望自己腎好?
王紅的餃子也受到了好評。在老譚的指點下,她的調餡技術有很大幅度提升,自己都感覺比以前包的好吃。
在這裡說一下王紅。
在濱海回來後兒子去了他大爺那,今年應徵入伍,她也減輕不少負擔。
現在是正經八本的單身一個,四十三歲,有房無車,有單位無工作,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自從學上面點之後如今成了師傅,工資從當初的一千五漲到了現在的三千,養活自己沒問題。
麵點還有一個優勢,在廚房,廚師上了四十多歲就不好找工作了,飯店老闆愛用二十五到三十五之間的,年輕力壯身體好,炒菜麻利快。上了四十,尤其是四十五往上幹活沒年輕人快,忙的時候上不去菜。所以說廚師到了這個年紀很難找工作,大部分都是自己開個小飯店當老闆。
麵點不一樣,歲數大點倒吃香,飯店都愛用。現在學麵點的少,很多小姑娘嫌乎廚房埋汰,又髒又累,寧肯幹服務員也不願進廚房。所以餐飲業麵點緊缺,成了搶手貨。
以王紅現在的狀態再幹十年沒問題,三、五年後工資能達到四千到五千。這還是她只會餃子這一門手藝,如果再會兩樣,比如烙餅、烤點、西點之類的,工資更高。
她對老譚的關心還是和在濱海的時一樣——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