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培訓與訓練(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這麼一說引起袁姐的興趣,問:“我的腰就不好,是不是腎的毛病?”
老譚看著袁姐說:“你腰不好是外傷,腎沒啥大事,牛羊肉強身健體,多吃點就行。另外我建議你買個紅外線治療儀,沒事趴在床上給自己照照,那玩意兒管事,還有就是一個月吃一盒烏雞白鳳丸,對你挺好。”
“行呀老譚。”袁姐兩眼有些放光,說道:“你說的和大夫說的幾乎一樣,趕上大夫了。”
老譚說:“主要我的腰也不好,久病成醫。”然後把話題又轉移到菜品上,說:“你們覺著這個菜行不行?”
大夥兒都說好,一致表決透過。
老譚說:“這個菜叫大蒜紅湯羊肉,名字就不改了,但餐具得換一下,用暖鍋上不好,包師傅咱倆上兩天不是買了十套御龍鍋嗎,用御龍鍋上,顯得有檔次,還能持續加熱。”
說到這看看華清和孫海成,然後對華清說:“華清,這個菜你負責,記著蒜仔一定要提前一天炸,效果比當天的好,羊肉一定要冷水泡,多換幾次水,千萬別焯水直接燉。”
華清點點頭。
“菜這玩意兒糊弄不了人,功夫到了味道自然出來。看著這道菜沒啥,說白了就是炸完的大蒜燉羊肉,加幾樣藥材。但是功夫不到位味道就出不來,也達不到滋補功效。炒豆瓣醬出紅湯為的是提鮮和去羶,壓制中藥味兒。辣味用好了不但不辣,還香而解膩。”
“冷水浸泡能充分把血水泡出,同時起到排酸的作用。不要認為焯水能把血水焯出來,焯水的肉只是把表面的血水去掉,裡面的出不來。冷水浸泡適合脂肪少的肉類原料,脂肪多的不行,千萬別把五花肉放冷水泡,不但不排酸還叫脂肪吸水凝固了,吃起來沒味兒。”
“很多廚師做紅燒肉喜歡焯水,焯完水看肉上粘著血沫子覺著髒,然後直接用冷水衝。血沫子是衝沒了,顯得乾淨,但做出來的紅燒肉不行,看著好看吃著洩口,就是這回事。”
孫海成經常犯這樣的錯誤,用冷水衝肉上的血沫子,於是問:“譚師傅,那上面有血沫子也埋汰呀,咋整?不能直接做吧?”
老譚看了他一眼說:“為啥有血沫子?你們就是懶的,焯水的時候不願意用手勺把血沫子打出去,直接往漏勺上倒,然後往上澆涼水衝,就不行勤快點兒打打呀。”
孫海成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想想還真是這回事。
“做菜沒大事,全部是細節。”老譚說:“同樣一盤溜肉段,人家做的能上大席,省領導吃了都叫好,你做的不但沒人叫好,整不好客人還給退回來。為啥?一樣的肉,一樣的做法,人家為啥比你厲害?就是細節,是功夫。記著,菜不分大小,手藝有高低。大師和你做菜用的原料、調料沒啥區別,有區別的是細節和功夫,嚴謹度和敬業精神。啥都是這樣,你認真的對待它,它就認真的對待你。”
“做人也是如此,無論在哪幹活,決定你的不是城市的大小和飯店檔次的高低,而是態度。不是所有的能人都出自大城市、有檔次的地方。要不然就沒‘高手在民間,美食出鄉野’這一說了。一理通百理融,腦子開啟了啥菜都能做得,人品上去了啥地方都能待得,想想,是不是這回事?”
老譚有感而發,即是說給孫海成、華清和包師傅的,也是說給自己的。這些年的所悟所得,興許對三個師傅有幫助。
這幾天他都在給廚房和前廳做培訓。
培訓不能單一的你講我聽,像上課似的,那樣達不到效果。
講課只是完成培訓工作的百分之二十,剩下百分之七十是實際訓練,百分之十是檢查。
培訓讓員工知道什麼是工作。
訓練叫員工學會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標準。
檢查是鞏固成果養成習慣。
好員工都是訓練出來的。
沒有現成合格的員工是為企業準備的,應聘來的新員工在別的地方做得再優秀,要上崗也得經過訓練才行。
沒有經過訓練的員工是企業的最大成本,他時時刻刻在得罪客戶損失利潤。一個沒有經過培訓和訓練的新員工的成本是一個老員工的三點二倍。
好員工是訓練出來的,具有凝聚力的員工隊伍是打造出來的。
員工的工作能力和態度跟打造員工隊伍的第一位領導人有直接關係。第一位領導人雷厲風行,員工的執行力就強;領導人作風硬朗,員工工作就有效率;領導人富有激情,員工就倍兒有精神。
領導人文文弱弱,員工就死水一灘;領導人水了吧差,員工就垂頭喪氣;領導人工於心計,員工就偷奸耍滑。這樣的領導人建議趕緊換掉。
所以說一個飯店老闆可以不懂服務,不懂做菜,但一定要懂得用人。
用人很關鍵,決定著飯店的成敗。
不單單飯店如此,企業也如此。
用睿智的眼光識人,用格局來用人,用發展來留人,用願景來育人。
老闆在用人上做到這四點,飯店也好企業也罷,不成功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