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收穫(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一幕叫老譚很吃驚,這是他第一次見到師傅親自向客人介紹菜品。
不但他吃驚,張麗也很吃驚。在她的認知中向客人介紹菜品是服務員的事,師傅根本不管這些。現在以往的認知被打破了,除了吃驚還有欣賞。
客人聽了師傅的介紹,看了眼擺著的菜品,馬上點了一盤。
繼續看,一位女客人走到煲仔檔前。
“您好美女,歡迎來到米湯味道。這是咱家的特色菜砂鍋粉絲,鹹鮮微辣、香而不膩,最適合女士吃,我親自制作的,您品嚐一下。”
砂鍋師傅熱情的介紹,女客人笑著點了一份。點完沒走,而是站在那看師傅現場製作,同時拿著手機拍照。
砂鍋師傅兩根筷子上下翻飛,粉絲一起一落,散發著香味兒與光澤。
兩分鐘後,粉絲熟透。師傅快速烹入調好的料汁,砂鍋內馬上飄出誘人的香氣,隨之升起一團白霧。待白霧飄散,撒入小蔥花,蓋上蓋。
然後師傅用砂鍋叉把砂鍋托起,放到展臺上的砂鍋託上,隨手拿起鑼錘在銅鑼上敲了一下。
鑼音飄蕩,馬上有服務員過來,端起砂鍋,微笑著引著女客人往桌位上走。女客人在轉身之前對砂鍋師傅笑著說了聲“謝謝,辛苦了!”
這場景把老譚觸動,知道這次考察來對了。
這樣的場景在蒸菜檔、麵點檔、熱菜檔依次發生,師傅熱情周到的向客人介紹菜品,跟在客人身後的服務員幾乎不用張嘴,只需拿點菜寶記下就可以了。
這種點菜方式大大縮短了客人的點菜時間——相對於服務員推薦菜品,客人更相信師傅們的介紹。何況菜品就擺在那,裡面的原料一目瞭然,貨真價實。還能看到咋製作的,摻不了假也調不了包,乾淨衛生,能不快嗎?
話說回來,師傅自己介紹菜,製作的時候就會上心,質量肯定有保證,同時也減少了忽好忽壞現象的發生。
這形式好,飯店靠的就是賣菜賺錢,必須把賺錢的擺出來讓人看到才行。還有就是讓師傅開口說話,向客人推薦自己的菜品,這比服務員推薦介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老譚心裡想著,愈加感到這次考察的正確性。
很快,隨著客人大批進店,整個點菜區和大廳熱鬧起來,人聲鼎沸。
十二點,客滿,開始了等位現象。
這時間米湯大鍋前已經排起長隊,盛到米湯的笑逐顏開,沒盛到的耐心等待。有的客人直接站在那就喝上了,看樣是喝完了還想來第二碗。
張麗和老譚站在不遠處看著。
“老譚,你說咱家給客人免費喝小米粥行不行?”張麗問。
“行。”老譚點頭。
“我覺著也行。”
“咱家餃子館,很多人不點菜只點盤餃子,吃完就走,要是再來碗小米粥就更好了。”
“啥意思?你那意思是不行唄。”
“不是不行,是得想好了再上。”老譚說:“可以先在呼市店試試,小米粥對呼市人來說有吸引力。”
“省城人也愛喝。”
“省城人是早上愛喝,中午晚上不行。”老譚糾正道。
張麗想了想,覺著是這回事,說:“還是你觀察的透。”
這時,店門外停下兩臺非常高檔的豪車,從車上下來四個打扮入時、風姿綽綽、有優雅有氣質的中年女人。
四個女人推門進店,在一個旗袍女人的帶領下徑直走到二號廚師的檔口前,先是和廚師打聲招呼,然後對三個閨蜜說:“我家老趙就愛吃小炒黃牛肉和油渣渣了,這個師傅炒的好,我都來學三次了,還是沒炒出那個味兒,今天好好學學。”
裡面的師傅說:“姐,今天我慢點炒,你哪塊不懂就問我。”
“師傅你說,我炒的牛肉咋硬呢?”旗袍女人問。
“你買的牛肉不好,不是當年生的小黃牛肉。”師傅說。
“噢,咋才看出是不是當年的?”
“當年的嫩,市場上很少有,我家是在鄉下花高價買的,現宰現殺。下回我家殺牛的時候給你留幾斤。”
女人很高興,伸手掏出一張名片遞給師傅,說:“那太好了,殺牛的時候給我打電話,先謝謝了。”
師傅開始製作小炒黃牛肉和油渣渣,女人和閨蜜在外面看著,還不時的發問,師傅一一回答。
兩個菜炒好,女人端著菜滿臉帶笑的說著謝謝,開始尋找空位。
一起來的三個閨蜜都說這地方好,不但能吃,還能學,為了老公的胃以後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