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項便民活動,受到老百姓喜歡。細算一下飯店沒損失啥,就搭點調料人工,但無疑獲得了好口碑。

好口碑來之不易,這裡麵包含了做人的道理。

我們不是哲人,有些詞藻說不出來,用老百姓話說就是大度,捨得花錢。

在員工的工資、福利、業餘生活、發展、以及提高客人滿意度上,阿巧餃子館每家店每個月比同等飯店多支出三萬塊錢。現在正常運營的是四家店,加在一起十二萬,一年下來一百四十四萬。

一百四十四萬,不小的數目,心眼兒小的老闆舍不出來。

我們從另外的角度算一筆賬。

如果不捨得這一百四十四萬,那麼再好的管理也只能是有個好生意,達不到火爆局面,每家店面的純收入每個月最少降低五萬元,四家店就二十萬,一年下來是二百四十萬。

不但如此,員工隊伍還不會穩定,一直處於招人走人的流動狀態,別說繼續開店,能維持住現有局面就不錯了。

取捨之間的捨得不是表面那麼簡單,大的格局才有大舍大得。

老譚和豔華回到老店。

一個多月沒回來,進店後倍感親切。

員工見到老譚喊譚師傅,一些歲數小的孩子喊譚叔,只有張麗喊老譚,並且毫不客氣。

和大家打過招呼來到二樓,路過培訓室的時候見秦麗麗正在給新員工上課,不禁停下腳步看了一會兒。

“麗麗做培訓行,挺敬業。”豔華誇讚道。

“嗯。”老譚點點頭,說:“得把投影儀換了,換電子屏,清晰,白天也能看清楚。”

“想一塊兒去了,正準備裝呢。”豔華說。

“現在賬面上有多少錢?”老譚問。

“八十多萬吧。”

老譚苦笑一下,說:“說出去都沒人信,四家店才八十多萬,淨搞建設了。”

豔華也笑了,說:“還有四家店呢,不是錢呀。”

“第五家也馬上開業了麵包會有的,錢也大大會有的。”

進了辦公室,文員娜娜端了茶進來,放下後準備出去,豔華叫她把企劃經理張向東叫來,老譚還沒見過呢。

過了一會兒,張向東精精神神的走進來。

小夥兒挺帥,有年輕人的朝氣蓬勃。

先和老譚握了手,然後坐下。

“對咱家還適應吧?”老譚問。

“嗯,適應,咱家挺好。”小夥子禮貌的點頭。

“今年多大?”老譚問。

“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