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譚在找人這方面還是有力度的。

楊志軍和老譚從濱海回來之後一直在老四那幹了,聽說老譚要廚師馬上說過來。他還聯絡了從濱海回來的於文學,倆人是老譚的老部下,願意跟著老譚幹。

華清準備了兩個砧板,孫海成找了兩個荷臺。

兩天後楊志軍帶隊,一行六人從省城出發,向呼市馳援。

張宇輕鬆的解決了回扣問題。供貨商賠了五千塊錢,並供出一共給了閆大虎四千塊錢回扣。

在楊志軍他們到之前,沒動閆大虎。

這兩天老譚沒怎麼進廚房,大部分時間在研究菜譜,同時觀察客人的就餐情況和對菜品的反饋。

來店裡吃飯的客人大部分是周邊居民,機關單位的很少。

這裡十年前是三合村和五家村,耕地較少,除了少數一些富裕戶之外,大部分村民靠進城做零工為生。後來城市發展擴建,在這裡建小區和商業網點,每家每戶都得到一筆不菲的動遷款,最多的一戶拿到四百多萬,夠厲害的。

人們手裡有錢了,還有了房,自然要吃好穿好,所以對吃飯花錢不咋在乎,有消費能力。

這裡人普遍能吃肉能喝酒,對海鮮不認。手把羊肉、小羊排、燉牛肉之類賣得快。並且口味重,喜歡吃東北菜,像鍋包肉、溜肉段、小雞燉蘑菇、殺豬菜都很受歡迎。

對川湘菜也喜歡,但不能太辣了。比如魚香肉絲和宮保雞丁,本來是鹹鮮微辣小酸甜口,在這裡得做成大酸甜口才行,並且還得是陳醋味道。

綜合統計,這裡的菜品由東北菜、本地菜、川湘菜三部分組成。東北菜為主,本地菜和川湘菜為輔,捎帶著有兩樣魚菜。

透過張宇和夏娟的介紹,老譚去吃了幾家比較火的經營本地菜和東北菜的飯店。給他的感覺兩大特點,一是鹹,口重;二是油大,膩人。尤其本地燴菜,油非常大,看著不想吃,但吃起來是真香。

於是老譚重新設計了菜譜,把東北菜作為重點,上了三十道大家所熟悉的老菜,本地菜保留六道,川湘菜精選八道,冷盤和麵點沒變。

這只是初級菜譜,試用版,準備上一段時間看看啥樣,然後再進行完善。

兩天後楊志軍一行六人到達,先在賓館休息一天,然後直接上崗,閆大虎、閆二虎他們下崗了。

人間正道是滄桑,人到啥時候都得把良心放正了,不能昧著良心幹活。

君子人愛財取之有道,有些錢該拿,有些錢不該拿,拿了不該拿的早晚是病。

閆大虎的所作所為從這裡傳出去之後,他的餐飲生涯在呼市就結束了。

餐飲人的生活是忙碌的,不知不覺間老譚到呼市一個月了。一個月內調整了菜品,規範了廚房和前臺的工作流程,嚴抓了工作紀律,把廚房衛生清理出來,讓廚房煥然一新。

最主要的是客人對菜品和服務的滿意度提高,生意雖然沒怎麼上漲,但已經有了上漲的趨勢。

出來一個月,圓滿完成吳主任交代的任務,該是回去的時候了,

他打算先到甘旗卡,一個月沒在也很掂心。

圖雅總跟他通電話,說一切都好。

好,一切都好就好。

他打算回到甘旗卡待幾天,然後把那裡的工作了解,直接回省城。

張宇捨不得老譚走,這是他開啟飯店以來遇到的真正管理人才,不想就這樣放過。從個人感情來講,一個月的相處覺著老譚這人夠意思,不但幫著清理了害群之馬,還重新組建了廚房,這叫他很感激。

感激的同時也知道留不住老譚,但他有自己的想法,於是和老譚談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