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轉業後到呼市自來水公司工作,事業單位,工作平穩,旱澇保收。一直幹了十年,後來覺著確實沒啥意思,於是停薪留職,出來創業。

先是和家裡人借了一部分錢開了飯店。黑龍江人,典型的東北人性格,為人豪爽大方,開朗直率,不斤斤計較,好交好為,所以飯店開啟業生意一直很好,最火的時候每天一萬多。四年下來也賺了小三百萬。

開飯店辛苦,但好處是認識的人多,三教九流的都有,加上他本就好交好為,所以交了不少朋友。後來認識了郭曉瑩,倆人成了好友,在郭曉瑩的帶動下,開始投資做煤炭生意。

倒騰煤當然比開飯店賺錢,有時候倒騰一趟就相當於飯店三個月賺的。於是漸漸把精力放在倒騰煤上,對飯店開始疏於管理。

俗話說管理出效益,沒管理就沒效益,不賠錢算是撿著。

從飯店上發的家,對飯店有割捨不掉的情節。但人的精力有限,又沒有分身之術,總不能抓小放大吧。

他的想法很簡單,廚房找個負責任的廚師長,前臺找個可靠的經理,把權力下放,讓這兩個人管飯店,自己每個月去檢查兩趟,應該沒啥事。

因為最初就是這麼做的。

他忽略的是最初自己天天在飯店守著,所有人都有個約束性。現在他不在飯店,約束性沒了,僱的人雖然不敢胡作非為,但畢竟老闆不在,難免會管理鬆懈。

久而久之,導致了生意下滑。

他這種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態度沒毛病,但用人之前得先識人,這點很重要。人識不好,用的人品行越差飯店黃的就越快。

顯然是沒用對人。

閆大虎一年前來到東北菜館,當時生意在六千五上下,比現在要好。

閆大虎給人的第一印象憨厚實惠,話語不多,屬於默不作聲幹工作的那種人,容易叫人產生信任。因為這點張宇聘用了他。

他剛來的時候表現不錯,工作積極,並且聰明有方法,什麼事都為老闆考慮,加上菜做得好,受到客人好評,張宇對他很欣賞,進而產生信任,徹底把廚房交給他管。

人是有劣根性的。當權利得不到有效的監管和控制的時候,私慾就會膨脹,這是從古至今不變的道理。要不然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貪官汙吏了。

閆大虎聰明,並且攻於算計。

知道要想在廚房站穩腳,光有老闆的信任是不夠的,還要有自己人,並且人越多越好。自己的人多才有威懾力,老闆想不用自己的時候得考慮考慮。

於是,他先辭退一個廚師,把弟弟二虎安排到灶臺上炒菜。這樣灶臺上只有一個廚師不是他的人。

然後又把小舅子和表弟安排進來。

他一調整人員,給原來廚房員工傳遞的訊號是新來的廚師長準備換自己人了,於是老員工紛紛打離職。透過招聘的方式又換了兩個砧板和一個荷臺。

在閆大虎調整熱菜人員的時候,和原來的冷盤師傅發生矛盾,有把其換掉的想法。沒等他換,冷盤師傅和剩下的那個廚師一起打了離職。這正合他意,便打電話叫朋友幫忙介紹廚師和冷盤。

在廚師這一行,如果人品不行,做事太狗很少有真正的朋友。閆大虎在呼市幹了十年,混的確實不咋地,所以在他找人的時候沒幾個人幫忙,有的人一聽說是他管的廚房也不愛來。

找了一個星期沒找到人,冷盤和廚師又著急走,沒辦法用原始的方法——店門口貼招聘廣告,把劉師傅和寶軍招了過來。

寶軍和劉師傅和閆大虎不認識,要是認識估計也不能來。

麵點沒換,在閆大虎看來麵點微不足道,另外他也沒麵點朋友。

這樣,廚房的老員工都換了,算是站穩了腳。

站穩腳之後覺著廚房已經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於是不再裝了,拿出一人之下數人之上的做派,耍起威風來。

由於張宇長期不在飯店,又信任他,就給廚房員工造成一種他是老闆哥們的假象,對他的所作所為也就睜隻眼閉隻眼。都是在外打工的,為了養家餬口,沒必要整的不和諧。乾的順心就多幹幾天,不順心就離職不幹,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太緊張了不好。

這也助長了閆大虎的脾氣,越發的囂張跋扈。

看不順眼的罵兩句,服務員退菜張嘴就罵,整的前後廚關係非常緊張。同時這人愛小,以為沒人看見,偷偷摸摸的往家拿調料。有時還私自做菜打包,拿回去給老婆吃。

厲害的是吃供貨商的回扣,這是老譚無意間發現的。

第二天老譚七點四十到了飯店。

到店五分鐘後,送青菜和送肉的來了。他們把菜和肉提到廚房,把單子壓到砧板的菜墩上,然後下樓離開。

待二人走後老譚習慣性的拿起肉類單子,按著上面標的斤數開始一樣樣檢斤。

單子上寫著外脊十斤,一上稱,八斤四兩。老譚狐疑,心想就是差也不能差出一斤多去,這也太離譜了。

於是又把排骨拿出來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