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想點飯店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馮世民不同意燕子的說法,反駁道:“裝修很重要,現在人們上飯店吃飯首先看環境,環境好願意進,環境不好也不願意進,並且裝修要是有特色也吸引人。咱們別的不說,關東人家就是現成例子,現在他家飯菜啥樣不用說大夥都知道,和小飯店沒啥區別,但每天客人也不少,都知道難吃還去,不就是人家裝修有特點、吸引人嗎?”
老馮分析的很對,在三臺子關東人家的裝修確實有特點,很多人都是奔著環境去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不但如此,有些做農家院的老闆,裝修之前都到關東人家去參觀學習,借鑑一下人家的裝修風格。
老馮的觀點得到老鄧的認可,兩個男人的看法一致。
豔華沒發表自己的看法,心裡認可老馮說的。
老譚說了自己的看法:“這樣,明天把裝修的叫來到現場看一下,然後讓他們給做出兩個效果圖,一個現代的一箇中式的,你們看一看,哪個好裝哪個。估計效果圖得年後出來,但不耽誤事,可以先裝廚房,做上下水,安裝水電。”
老馮說:“譚老弟,這個你專業,你直接做主。怎麼說呢,你沒回來之前我和老鄧溝透過,我倆的意見只是作為參考,啥還得你做主。老鄧上班,我這邊也不能總在飯店,燕子和豔華雖然是老闆,但也不是太懂,啥都得靠你。”
“飯店就交給你了,我們既然信任你就不帶多說話的,你說咋整就咋整。別看我沒開過飯店,但知道老闆咋當,跟豔華和燕子早就說了,你管飯店,別人不能啥話都說,誰都想說兩句那不亂套了。”
“我和老鄧負責出錢,開業之後負責往店裡領客人,不多說話。燕子和豔華一個負責收錢,一個負責後勤,忙的時候可以幫忙,但不能上去管理。別你剛安排完工作她倆覺著不對上去亂說一通,那樣不行,員工該不知道聽誰的了,早晚得黃。”
“這些事我們都商量完了,幹你的就行。咋說呢,要是沒你她倆也幹不起來,你幫得幫,不幫也得幫,就算賴上你了。”
老馮說完端起酒杯和老譚喝了口酒,老譚放下酒杯說:“馮哥客氣了,幹別的不行,飯店還可以,這你放心。”
老鄧說:“辛苦老譚了。”
老譚吃完飯到家,林燕還沒回來,有些擔心,又打了個電話,林燕說還得一個小時,叫老譚先睡不用等她,單位有車送她回來。
老譚沒睡,坐在書桌前想豔華飯店的事。
現在沒見到房子,不知道格局啥樣,廚房的設計只能是個大概。他準備把冷盤和麵點設計成明檔,客人一進來就能看到。尤其是餃子,必須放在顯眼兒位置,客人透過明檔玻璃可以直接看到如何包,如何煮,如何蒸,一切操作有可視性,能夠給客人衛生、安全、放心的就餐體驗。
餃子品種不用太多,六種就行,多了整不好倒砸牌子,切忌貪多嚼不爛。王紅現在調餡、和麵、蒸煎煮都行,當面點老大沒毛病。再配上三個餃子工,一個蒸煎煮,餃子間五個人正好。
初步按一天六千塊錢營業額計算,餃子賣一千五不成問題,每個人的工作效率為五百塊錢,在省城屬於理想狀態。
現在省城每個人的平均效率為四百塊錢,北京是五百,上海是六百四,全國平均是四百八,相對來說南方比北方高。
冷盤一個師傅帶個小弟就行,菜不要多,十二道足矣。每天預計銷售額為一千塊錢。
熱菜二十道足矣,兩個師傅帶兩個砧板,菜少,不需要打荷的,配一個零活大姐。
在明檔設計兩個大鍋燉菜,由廚師提前燉好,零活大姐負責賣。
熱菜預計銷售額兩千五。
這樣廚房每天是五千塊錢,前臺每天一千塊錢的酒水銷售,屬於盈利狀態。
廚房加上洗碗的、摘菜的一共十四人,前臺經理、吧檯、服務員、傳菜員、保潔員加在一起十五人,員工工資在七萬以內,最低營業額每月十八萬,整體毛利率是百分之五十,可以賺兩萬塊錢。
頭三個月控制在兩萬,不要過高。開業期間需要打折、贈送、請客、打理關係,先不能把目光盯在錢上,留住客人是根本。
讓出去的是錢,回來的才是利潤跟忠實的客戶群。
做飯店和交朋友一樣,實打實的去做,誠信經營,貨真價實,熱情服務,把客人當成家人,客人來了和到家一樣,享受家一樣的待遇,就願意來,生意自然會好。
不要和客人斤斤計較,一定要讓客人吃飽喝足到吧檯結賬的時候有佔便宜的感覺。本來人家吃完了,一切感覺都好,唯獨在最後結賬的時候因為幾塊錢整的不愉快,這屬於不會做生意。這種情況和“搬座金山沒人說好”是一個道理——受累不討好。
老譚想了一會兒,感覺有點困,看看快十點了,林燕還沒回來,先上床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