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嘮十塊錢的(第1/2頁)
章節報錯
二零一一年二月二日,大年三十。
這是老譚他們一家三口在省城買完房子之後,過的第一個春節。
對一個從農村出來的打工人來說,能夠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是件值得驕傲的事,尤其是在自己家裡過年,既榮耀又有著非凡的意義。
老譚是在既激動喜悅,又感傷心酸的心情下做年夜飯的。
切著菜,很多往事片段式的、不由自主的浮現在眼前。
小時候的年是快樂的,盼望的,也是不懂事的。溫暖的老屋裡,母親和二姐、三姐在外屋地忙乎著,煮著為數不多的肉和骨頭,蒸著只有過年才有的饅頭和豆包,鍋裡燉著酸菜粉條,還要炒一個菜。四姐和五姐收拾屋,擦炕、擦櫃子、洗刷茶碗,他,這個最小的孩子,家裡唯一的小子,嘴饞的去鍋裡偷偷地撕骨頭上的肉絲
當村子裡鞭炮聲的時候,他是委屈和難受的,小臉上寫滿了不高興,總是埋怨母親不給他買小鞭,不能跟村裡的小夥伴出去炫耀——別人家孩子的口袋裡都有大人從成掛小鞭上卸下來的小鞭,而他沒有。
母親會說:“過年給你買。”而這句過年給你買成了他一年的期盼,可是到了第二年過年的時候,還是沒有,於是他再次委屈。
過了幾年,當他稍微懂得了日子的艱辛和家裡的困苦之後,也就不要了。他知道不是母親不給買,而是沒錢。
家,太窮了。
十四歲那年的春節,家裡只剩下他和母親、五姐三口人。年夜飯是他做的。十四歲,在大人眼裡還是個孩子,可是在這個貧窮的家裡,他已經不是孩子了,成了當家理事的當家人。
母親老了,五姐和他念書,而他又是家裡唯一的男丁,生活的艱辛和命運的苦難理所當然的把他從孩子的行列中拉出來,開始擔負起這個家的重擔。
沒有經歷過的人會覺得不可能,可是生活就是如此,它不管你年老年少,殘酷的現實擺在面前,面對得面對,不面對也得面對。
人到啥時候都得活著。
當他把做好的菜端上來,和母親、五姐三口人吃的時候,心裡是平和的喜悅。永遠也忘不了母親像看大人一樣看他的眼神,還有五姐讚許的目光。
後來,五姐出嫁了,家裡剩下他和母親孃倆兒。
每年的年夜飯還是他做,做好了端上來,先跪在地上給母親磕個頭,然後吃飯。
人雖少,但溫馨,只要母親在就是家,就有數不盡的溫暖。
畫面跳到了去年,在五姐家過年,他們一家三口,五姐家三口,五姐的公公婆婆,母親,九口人。吃飯的時候母親說:“這要是在過去,哪能想到有這好日子,現在就是死也值了。”
母親的話充滿了欣慰知足,但是想起母親一輩子受過的苦累,禁不住淚溼雙眼。
哎,過年應該高興,可越是過年月想起過去的事,尤其是日子好了,想起的都是那些叫人心酸的過去。
老譚把流到臉頰的淚水揩去——兒子進廚房要剪刀,林燕準備剪口袋。
豐盛的年夜飯擺到桌子上,林燕啟開一瓶白酒,給老譚和自己倒上一杯,給兒子倒了飲料,一家三口高興的舉杯相碰。
外面是祥和的大年夜,不時響起的爆竹聲增添了年的味道。
大年初六,老譚來到豔華的飯店,開始裝修。
飯店名字叫“阿巧餃子館”,根據名字裝修風格偏中式,帶著現代簡約。從效果圖上看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同時一眼能看出是個餃子館,很平民,接地氣。
這個風格燕子、豔華,老馮、老鄧都贊同,老譚也覺著很好,並且在心裡說真是術業有專攻,幹啥研究啥,只是把想法跟人家設計一說,人家就設計出來了,厲害,佩服。
老譚算了一下。裝修費的預算是十二萬,桌椅板凳加軟包的預算是六萬,廚房裝置加餐具的預算是四萬,房租十二萬,總投資為三十四萬。
店面租賃期為五年。按一個年度計算,裝修費的均攤為四萬四,加上房租十二萬,每年的基礎費用為十六萬四,每個月是一萬四,每天合四百八十塊錢。
這是在沒營業也沒僱傭員工情況下的費用。
每月員工工資七萬。每天營業額按六千計算,原材料、水電煤氣費為兩千,每個月六萬。
這樣營業狀況下的費用就出來了:每個月基礎費用一萬四,加上員工工資七萬,再加上原材料、水電煤氣費用六萬,總額為十五萬四。
營業額為十八萬,利潤為兩萬六。
如果六千塊錢是豔華和燕子的工資,那麼一年的純利潤是二十四萬,二十二萬的裝修成本當年就回來了。
這是初步分析,做得好的話每天營業額能達到一萬塊錢。
當然,對一個三百平米的店面來說賣到一萬有些難度,但不是不可能,就看怎麼運營怎麼操作了。
開飯店賺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