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火車王紅去了關東人家,老譚直接回家。

已是夜幕十分,大街上燈火通明。

此時的松山路和川江街交叉口的夜市熱鬧非凡,賣啥的都有。商販們臨街擺攤,有賣青菜的、賣水果的、賣日用品的、賣熟食的、賣衣服的吆喝聲、叫賣聲此起彼伏。

推著倒騎驢烤串的一字排開,佔據市場把頭的位置,孜然辣椒麵特有的燒烤味飄散開來,誘惑著人們的慾望。尤其是青年男女和小孩兒,已經圍在各個倒騎驢四周,嘴裡吃著手裡拿著,眼睛還盯著爐子上烤著的。

老譚穿過夜市走進小區,上樓之前給林燕打了電話,問用不用在樓下帶點兒菜上去。林燕說現在正忙,還沒下班,得十多點回去,不用帶菜。

兒子在五姐家沒回來,家裡就老譚一個人,進門後把東西收拾一下,看林燕安了電腦、印表機,把臥室整的和辦公室似的,心想這女人瘋了,把工作拿家來做,夠敬業的。

他不餓,也沒做飯,先躺在床上休息一會兒。

豔華知道老譚今天回來,昨天和燕子跟房東簽了租賃合同,交了一年房租。原打算明天約老譚一起吃個飯,順便到店面看看的。但按耐不住即將開飯店的興奮和擔心,想找老譚聊聊。

對豔華來說,這是她這輩子最大的投資。賺錢還行,要是賠錢咋整?家裡一共二十多萬,一下子投進去十八萬,不是個小數目。

她從沒想過自己會開飯店當老闆,只是想安安靜靜的當個居家小女人,做一個合格的家庭主婦,伺候好丈夫,打理好家庭,平平淡淡的過一輩子就行了。

當老鄧在外面有了女人之後,雖然沒想到離婚,但是在心裡有了想法,那就是不能就這樣平淡的過一輩子。自己如果和別的女人一樣有事做,並且還做得很好,老鄧不會拿自己不當回事,敢在外面找女人?

自己有事做,能掙錢養活自己,可以在經濟上獨立,在家庭生活中有話語權。當然,她倒不是非得要這個話語權,只是想證明一下自己。

老鄧支援豔華開飯店,毫不猶豫的拿出十八萬叫她折騰,掙不掙錢不說,主要是叫老婆高興,同時也是給自己贖罪。男人呀,總是覺著家花沒有野花香,可是野花再好也有衰敗的時候,能夠陪自己慢慢變老的還是和自己經歷風雨的家花。

經歷過最初的家庭危機之後豔華漸漸的原諒了老鄧,這失而復得的幸福叫老鄧倍感珍貴。

在平淡的生活中,平常日子裡的點滴我們也許不會在意,認為是必然的,只有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才知道那就是人們所追求的幸福。

豔華在決定開飯店的時候,有老鄧的支援和朋友的鼓勵,心就熱乎起來,覺著開飯店沒啥,別人能開自己也能開,何況不是自己一個人,還有燕子呢。

在找房子的時候非常熱切,恨不得馬上找到才好呢。

在籤合同交房租的時候非常激動,心想終於可以幹了。等合同簽完,錢給了人家,心開始緊張了。

交錢之前都是想法,交完錢之後成為現實,壓力隨之而來——這飯店開也得開,不開也得開了。

現在把希望全都寄託在老譚身上,所以有些等不到明天,今天就想見到,和他談飯店的事。於是給老譚打了電話,把他叫出來,同時叫上老鄧、燕子、馮世民,五個人一起吃個飯。

老譚知道找他吃飯是飯店的事,問:“過完年啥時候裝修?”

豔華看了一眼燕子和馮世民,馮世民說:“準備初六動工。”

燕子說:“裝修你得在場,我們啥也不懂。”

老譚問:“找裝修公司了嗎?”

“找了,我一個朋友就是幹裝修的,他來給幹。”馮世民說。

老譚又問:“想好裝什麼風格了嗎?”

馮世民說:“我喜歡中式,咱們是餃子館,仿古一些好點兒。”

“中式風格適合餃子館,要是仿古的話造價高。整體環境仿古,桌椅板凳也得是仿古的,還得是實木,偏棗紅色最好,這樣一套仿古做舊的桌椅是現代簡約風格的三倍,你們可得想好了,整不好能超出預算。”老譚提醒道。

燕子有點猶豫,她本來沒打算投資太多,聽老譚說仿古裝修比現代裝修成本高,首先想到的是錢。

“我的意思簡單裝修就行,客人來吃飯的,又不是來看裝修的。”燕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