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啥了?”老譚問。

王紅說:“說也不能當著我面說,但有議論的,你注意點就行。還有老馮可能是不高興,咋說也是倆人搭夥過,隔著條心,燕子還招風,哪個老爺們兒能放心?咱們別幹一溜十三遭讓人家說出點啥來,犯不上,要是那樣還不如不幹呢。”

老譚沒吱聲,王紅轉身進去了。

剛才的那股興奮勁立時消失的無影無蹤,不禁皺起了眉頭。心想王紅說的有道理,有些時候好心不一定辦好事,自己雖然是店面負責人,但面對的是兩個女老闆,她倆對自己百分百信任,她倆背後的男人就未必了。

是呀,做事還是有些欠考慮,不成熟。扔下三十往四十奔的人了,雖然一心幹工作,但也要注意影響,很多事都是從無中生有而來的,需要考慮方式方法。

現在不是自己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如果因為自己的一個失誤讓整個團隊下崗得不嘗試,這也不是想要的。何況是自己親手打造的餃子館,並且對以後做好了規劃,想要大幹一番呢。

可以敗在能力不足上,那可以重新學習,東山再起。如果敗在說三道四的人品上,一輩子很難翻身。

站在外面想了一會兒,然後走進店裡。

豔華和燕子都在,正坐在靠近吧檯的桌子邊嘮著什麼,見老譚進來燕子開口道:“老譚,過來和你商量個事。”

老譚笑著走過去坐下。

“我和豔華打算報個培訓班學習學習。”燕子說。

“好事呀,大力支援。”老譚說。

“你看我倆報什麼班好?”燕子問。

老譚想了一下說:“國學班和老闆訓練營聽適合你倆,報這兩個吧。”

“咋報?我倆也不知道。”燕子說。

老譚給在這兩個班學****打了電話,叫幫著給報個名。這兩個班都可以試聽兩節課,覺著好交學費學習,覺著不好可以不學。

老譚說:“你倆學習學習行,給自己充充電,以後得當大老闆呢。”

燕子說得很實惠:“大不大老闆的無所謂,就是給自己腦袋裡裝點東西,要不然說話都不會說。看人家那些老闆,一說話張嘴就來,一套一套的,等我倆就完了,拿不到大面上,沒等說呢就緊張了,得練練。”

老譚問她倆學習的事跟老馮和老鄧說了沒有,倆人說說了,老馮和老鄧也都支援她倆學習。

學習是好事,人應該腦袋裡有東西。

豔華說老鄧叫她去學個車票,以後好買車,燕子說她也要學。倆人在店裡坐了一會兒,然後一起出去聯絡駕校去了。

老譚來到廚房,華清和孫海成正在做準備工作。煲仔爐上坐著十個鐵鍋魚頭和十個阿巧當家小笨雞,滋滋的冒著香氣,誘人食慾。

砧板在切配原料,賣燉菜的大姐把蔥薑蒜切好,開始往明檔端湯碗。

孫海成把焯完水的大骨頭用量吹衝乾淨,倒進老湯桶,然後開始給雞骨架焯水。華清灶臺上的活幹完,下來搬餐具。

洗碗大姐把砧板撤下來的馬兜和不鏽鋼方盤刷洗完事,擺在架子上。

粗加工大哥把打完皮的土豆洗淨,裝進備餐盒裡,接水泡上,然後開始扒大蔥。

冷盤間方建軍剛把豬蹄子燻完,正一個個往方盤上擺,整齊的擺完之後往上刷料油,刷完料油的豬蹄子一個個胖乎乎油亮亮,看著喜人。

六個小菜已經制作完畢,全部擺在明檔上。

這六個小菜很吸引人,客人在路過明檔的時候都會點上兩盤,價錢不貴,還好吃。最受歡迎的是醬油小菜、家常泡菜、臘八蒜和香菜根,幾乎桌桌必點。還有兩樣是農家老虎菜和小魚花生,點選率也很高。

醃漬醬油小菜和家常泡菜的原料大部分是青菜的邊角餘料,比如辣椒糊、黃瓜尾巴、芹菜根、粗韭菜梗、蘿蔔皮這些要是扔也就扔了,留著攢起來洗乾淨,加上調料一醃就是可口的小菜,屬於廢料利用,還賺錢。

在廚房扔的東西很少,只要上點心啥都能出菜,就看敗不敗家了。俗話說砧板手指縫一併,五斤肉出來了;廚師手腕子收一收,五斤油出來了。掉在地上的蒜瓣撿起來是原料,腳踩上去就是垃圾,主要看如何管理。

現在餃子間五個人正好,要是再加倆人就顯得擠了。當初設計的時候就是按五個人設計的,如今正好飽和。

每天餃子賣三千塊錢,現來現包不趕趟,得在飯口之前每樣餃子包出十五份放保鮮櫃裡備著。

王紅在調三鮮餡,三個餃子工在備餃子,煮餃子大哥給王紅打下手,拿著菜刀切韭菜。

整個廚房都在做準備工作,老譚轉了一圈後出來,開始檢查前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