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研究菜品(第1/2頁)
章節報錯
關東人家給所有員工漲了工資,達到和外面飯店統一水平。
但已經打離職的員工都在外面找好了工作,決意不在這幹,開完工資就直接走人了,連三月份的半個月工資都沒要。
走的時候說:“早幹啥去了?這飯店活該沒人。”
好在工資漲上去了,很快招到人手,沒出現大面積用人荒。但也敲響了警鐘,用人這一塊將成為飯店的重中之重。
人是招來了,怎樣留住,怎樣讓新入職的員工很快融入到團隊之中,對飯店產生認可,進而成為老員工是個需要從根本上解決的問題。我們都知道一個新員工的成本是老員工的三點二倍,企業最大的成本就是那些沒有培訓好的員工,時時刻刻在得罪客戶損失利潤。
什麼是管理?這就是管理。
飯店經常換人不是啥好事,運營成本的增高會在潛移默化中拖垮一個企業。所以對員工的培養很重要,留住員工更重要。飯店一百名員工,如果八十個是工作一年以上的老員工,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是其他飯店沒法比的,這樣的飯店將處於盈利之中。
怎麼樣留住員工?
首先需要知道員工來飯店工作想要得到什麼。
無外乎兩點,第一,得到高薪酬和良好的福利待遇;第二,學到一技之長,得到發展。只要滿足員工的這兩點需求,人幾乎就留下了。
當員工的勞動和薪酬不匹配,又沒有良好的福利待遇,必然選擇離職。而很多老闆只是停留在我給錢你幹活的思維意識裡,對適當的高薪和福利待遇不重視,這是造成員工流失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員工在這裡學到了一技之長,成為熟練工種,因為拿不到相匹配的工資,離職到別的飯店工作,白白給人家培養了,得不償失。
說實話,不會賺錢的老闆都這麼幹。
“阿巧餃子館”的裝修已經接近尾聲。
孫海成、華清、王紅、冷盤師傅已經到位,廚房裝置、使用工具、餐具都回來了,能夠正常使用。四個人的任務是打掃衛生,把工具和餐具歸位,給保鮮盒貼標籤,熟悉環境和裝置。
最主要的任務是演習菜品,做流程定標準。
老譚雖然不是老闆,但是想打造一家特色餃子館。
他的想法簡單直接,不和省城“福記”“洪記”“臨江軒”“青花閣”這樣老字號餃子館競爭,人家都是三十年以上的老店,文化底蘊強,幹不過人家。另闢蹊徑,從小餃子館入手,匯入快餐模式,把功夫用在產品質量和速度上,形成一種快餐餃子文化。
這樣就得在產品上做文章,產品不要多,要精品,出品速度要快。客人點六個菜兩盤餃子,二十分鐘之內上去才行。縮短客人等餐時間,感覺到剛坐下菜就上來了,頭杯酒剛喝完菜上齊了。提高客人的就餐體驗,主要體現一個快字。
當然,光快不行,還得保證質量,必須是精品,哪管是一盤普通的尖椒幹豆腐呢,也得做到客人說好才行,得說看人家這幹豆腐做的,絕了。
老譚重新調整了菜品結構。
熱菜壓縮到十八道,外加兩個燉菜。
四道菜作為主打,分別是鐵鍋魚頭、小炒黃牛肉、農家炒乾菜、阿巧當家小笨雞。
鐵鍋魚頭是在關東人家鐵鍋燉魚的基礎上演變過來的,選用的是大夥房水庫的胖頭魚魚頭,用砂鍋魚頭的做法進行製作,裡面加入了湘菜剁椒魚頭的調味料,燉出來的魚頭香味撲鼻,辣味適中,魚肉鮮嫩,湯汁可口,營養豐富。
這道菜第一次試製就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評,老馮和李萬山說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吃的魚頭,必須上,保證能一炮打響。
常吃魚頭有好,魚頭富含人體必需的卵磷脂和不飽和的脂肪酸,對降低血脂、健腦益智以及延緩衰老有好處,有助於增強男性性功能。適合氣虛乏力、頭暈無力、未老先衰的人食用。但是切記,吃魚頭的時候別吃西紅柿、毛豆、山楂。
在預防未老先衰上女人多吃點好,比美容產品管事,食補總比藥補強,它是從裡往外滋補,治根本。
又經過幾次製作,完善之後交給華清負責,規定每天中午飯口前做出六個,晚上十個,賣完拉倒,想吃提前預定,屬於飢餓營銷。
小炒黃牛肉也由華清負責,黃牛肉、調料、輔料都從原產地長沙發貨,炒出來原汁原味,是別人家飯店沒法比的。
農家炒乾菜不用說了,老譚五年前研發的,東方美食特別報道過一次,現在已經成了東北土菜的代表菜。
阿巧當家小笨雞是新研發的,靈感來源於最近省城賣的火爆的小衚衕炒雞,老譚去吃過兩次,感覺味道很好。吃的時候想起甘旗卡當地人養的一種草原紅公雞來,這雞的特點是成長期短,雞冠子大,肉質細嫩,有笨雞口感,熟得快,滋味足。
如果把這雞用小衚衕炒雞的做法做,加上小土豆同時燜,味道一定好。想到做到,給吳主任打電話叫他給弄兩隻過來。
吳主任二話沒說用長途客車給送過來五隻,並且都是活的。
第一次試製不太成功,有些油大,口感沒上去。李萬山、老馮、華清他們嚐了說很好,但是老譚感覺不行,沒達到想要的效果。
華清提了個建議,說小土豆吃油率不高,換成黃麻子土豆效果能好些。於是把小土豆換成黃麻子進行試做,效果確實比之前好,但還是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