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開啟局面(第1/2頁)
章節報錯
田義屯村長李萬山和老譚有一見如故的感覺,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能尿到一個壺裡去。現在總到關東人家吃飯,每次來老譚都過去陪著喝幾杯,倆人惺惺相惜,成了朋友。
透過李萬山有兩份婚禮定在關東人家,還有兩個喪宴也是在這裡辦的。
王明把車間的會餐定在這裡,吃了一次後大家感覺非常好,回去後在廠內做了宣傳,於是好幾個車間過來找老譚訂餐。老譚熱情接待,給出優惠,在交到朋友的同時把生意也帶動起來。
在三臺子開飯店飛機廠是最大客戶,把它抓住了就不會賠錢。徐總也知道這點,只是以前一直在市裡了,對三臺子不熟悉,也不認識廠裡的人,所以開業後飛機廠的客源很少。
三臺子不像市裡繁華,人流密集,過路客多。飯店只要把飯菜和服務做好就有人來,不用擔心客源問題。三臺子就這麼地方,大部分都是飛機廠職工,每天吃飯的固定是那些人,所以人情化比較嚴重。
一個外來人在這裡開飯店,剛開始都不是太好乾。
赤山酒家為啥火?主要老闆是三臺子坐地戶,從他爹那輩就開飯店,三臺子人不說都上他家吃過飯吧也差不多,已經有了口碑。加上老闆會來事,跟飛機廠各層領導關係槓槓的,都是忠實主道,生意有保障,所以越做越火。
三臺子大小宴會赤山酒家幾乎壟斷了一半。只要一參加婚禮,大部分都是去赤山,其次是漁港、航飛等二流酒店。
現在老譚要大規模操作宴會,赤山酒家一家獨大的局面將被打破。
五一期間關東人家一共接待了八個婚禮,赤山酒家十個。
透過接待八個婚禮,關東人家的宴會贏得了量大實惠、好吃公道的口碑,參加宴會的客人都說比赤山酒家好,以後辦事情就到這來。
宴會是酒店最有效最直接的宣傳途徑。
一般情況下,參加宴會的客人百分之七十是飯店周邊方圓三公里之內的,沒參加宴會之前可能不知道飯店的存在,或者知道但沒吃過,不知道好壞。透過參加宴會親身感受吃的可口,服務周到,價格合理,量大實惠,有了這樣直觀深刻的印象,下次來吃飯的機率就會大增。
現在三臺子很多人都知道了關東人家的存在,最直觀的印象是一家很大的農家院,小毛驢拉磨,小笨雞現宰現殺,水庫活魚,大鍋燉菜,農村大席的肉腸、粉腸、蛋腸、鉗子、豬頭燜子等等。
裝修的非常好,有包房有散臺,還有宴會大廳。
服務員不喊先生小姐,而是親切的喊大舅二舅三舅媽,穿著蘭花花的小襖,瞅著都順眼
關東人家在三臺子漸漸有了名氣。
這天麵點老大王淑蘭找到老譚,說有個麵點準備離職,得招一個新的。老譚問離職的麵點是負責什麼的,王淑蘭說是負責餃子的。
說到餃子,這不禁讓老譚想起濱海的青花閣來。從去年回來後就沒再聯絡過,春節時還在那裡乾的幾個本地廚師給他來過電話,說生意不太好,管理挺亂,很多老員工都不幹了。
上兩天王紅給他打電話說不在那了,準備找活幹。老譚想她正是包餃子的,可以叫過來,
想到這跟王淑蘭說不用著急,這事他解決。然後出了廚房準備往大廳走,正好碰上王剛。
王剛第一階段的學習已經完事,看上去收穫頗豐,精神頭上來了。
“譚師傅,正要找你呢。”王剛說。
“有事?”老譚問。
“這五一不忙完了嗎,大夥兒挺累的,剛才我和張經理、周經理、爽姐我們四個碰了一下,想給員工聚下餐,熱鬧熱鬧。”王剛興奮的說。
“好事呀,定哪天沒?”
王剛沒先說定哪天,而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們這樣商量的,每天不是跳舞嗎,我看了一下,有的跳得挺好,有的乾脆不咋跳,就在那濫竽充數,瞅著都難受。”
老譚認可的點下頭,示意他繼續往下說。
“現在不是三個團隊嗎,搭建完咱們也沒搞啥活動,乾脆來個跳舞PK,你看咋樣?”王剛問。
“好呀,PK唄,想好咋整了嗎?”老譚問。
“三個團隊輪流跳,哪個隊跳得好哪個隊第一,給獎勵,直接加五十分,PK完了會餐。”王剛說。
老譚點頭說好,然後笑著問:“比賽就得有評委,想好誰當評委了嗎?現在咱們跳三個舞蹈,比賽的時候是全跳還是跳一個?”
“這些還沒定呢,省思跟你商量一下。”王剛說。
“這樣吧,忙完中午飯口,咱們幾個坐下來研究研究,整就整得像樣點,別水淌尿褲的。頭一次,整的不好下次員工就不愛參加了。”老譚說。
“是這回事,中午咱們商量商量。”
老譚現在儼然成了管理層的靈魂人物,不管是廚房還是前臺,有事都找他商量,往往他的決定就是最終決定。
他也早就想搞次活動了,只是這段時間一直忙活菜品,沒倒出空策劃。現在菜品剛剛穩定,已經可以吃住客人,這才喘口氣。他計劃繼續狠抓一個月,把現有的成果固化下來,不能出現反彈現象。
五一這幾天忙,做完宴會做散賣,營業額一直在五萬以上。二號那天賣了歷史性新高——六萬四,把大夥兒高興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