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譚發出口令,大家按著口令操作,異口同聲的喊著一二,聲音把整個大廳震得聲響。

當通知大家下午兩點在大廳集合學跳舞的時候,所有人都非常興奮,幾個平時不愛熱鬧的人也都欣然響應。

例會結束後老譚把張麗叫到辦公室,把想的口號給張麗看。

目標:用我們的雙手創造自己的未來!

態度:我知道,我做到,我成功!

作風:認真、快、迅速、保證完成任務,決不找藉口!

老譚給張麗講了這三幾句話的含義,張麗覺著挺好,表示同意。

“這些輔助性的東西主要是為了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咱們真正的工作還是菜品跟服務。可以透過團隊PK的形式來提高員工的團隊意識,但所有工作都是圍繞菜品和服務進行的。說一千道一萬隻有把生意搞上去才是真的,生意上不去都白扯。”老譚說。

豐富員工的業餘生活,搞一些活動,叫員工吃好、玩好、工作好確實很重要,但是任何精神建設都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

對飯店來說賺錢才是硬道理。

四月份,老譚來關東人家一個月了。

一個月內改進了待客菜、鍋包肉等一些賣的好的菜品,同時調整了川湘菜。推出了小炒黃牛肉、農家炒乾菜、地皮菜炒雞蛋、幹椒皮炒拆骨肉。這四道菜一經推出就受到客人好評,點選率非常高。

生意開始漸漸上漲。

冷盤小廚房已經建好,豬頭燜子、千層脆、肉鉗子、水晶肘子、肉腸、蛋腸、粉腸這些農村大席菜品全部推出,冷盤立時有了特色。

現在冷盤風味突出,主次分明,工序簡單流暢,標準嚴格,出品質量大幅度上升,經常受到客人好評。

到四月中旬,賣錢額已經達到四萬。

王剛和胡靜被徐總送出去學習。

在送管理人員出去學習這件事上徐總採取了保守打法,王剛和胡靜跟著自己乾的時間長,忠誠度高,所以先把他倆送出去。老譚、張麗、李爽、周曉梅雖然有能力,是人才,但畢竟跟自己時間短,沒那麼大的信任。

找到摘菜的大姐後老譚把二姨從青菜間調出來,同時把摘菜人員的上下班時間進行了調整。早上七點上班,晚上七點下班。

廚房員工上班時間是九點半,在他們上班的時候中午用的青菜幾乎都摘洗完了,不耽誤事。晚上七點之後青菜間也沒啥事了,摘菜的下班完全可以。

二姨被調出青菜間之後無事可幹,倒沒找徐總鬧去,估計也知道為啥把他調出來。待了一週之後兩天找了老譚,叫給安排個活幹。

老譚說現在廚房沒啥活,再說這大歲數了還幹啥,溜達溜達鍛鍊鍛鍊身體挺好。實在閒不住可以掃掃院子,把前臺後廚的紙殼撿撿,還能賣點錢。

老太太一聽也是那回事,於是開始撿紙殼賣錢,一天也不少撿,能賣七、八塊。但是也不好意思拿著工資不幹活,還撿紙殼賣錢,又找了老譚兩次。老譚問她能不能聽話幹活,她說必須聽話。老譚就把她安排到冷盤小廚房給周宏友打下手。這活不累,輕快,一天也就三四個小時的活,正好適合她。

五常管理全面執行,最明顯的變化是衛生比以前好了,瞅哪哪乾淨,客人進廚房參觀都可以,沒埋汰地方。

所有使用工具都有名有姓有家,原料全部裝保鮮盒,保鮮盒上有明顯標識。

生熟分開,海鮮、肉食、青菜分開。

每個員工配發了統一的工作褲和工作鞋,再配上統一的工作服,看著就整潔,是正規軍。

早例會統一在四樓大廳開。三個隊長帶領自己的隊伍,喊著口號,那氣勢像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志願軍戰士。

三個團隊之間互相PK,承諾到年底第一名獎勵兩千元,第二名一千二百元,第三名五百元。

什麼只要一和錢掛上鉤積極性就全來了。在隊長的帶領下員工的熱情高漲,以前遲到的現在不遲到了,到時間就會被自己團隊的家人叫起,硬拉著上班——遲到不但罰錢,還會給團隊扣分,這是大家所不願見到的。

廚房都是小年輕的,血氣方剛、脾氣火爆,相互之間難免產生矛盾摩擦,吵兩句罵兩句正常現象,按不住性子動手打架也是常有的事。現在這種現象急劇減少,一看是自己團隊的笑笑就過去了,不是自己團隊的也不大動干戈,你讓一點他退一步,說說拉到了。

扣分誰也受不了,會受到整個團隊的批評教育。

員工可以不聽管理人員的,但絕對怕隊長和同伴。一旦因為自己使團隊蒙羞,不用別人說自己都不好意思,會想方設法把損失彌補回來。

這是人們的正常心理,都在一口鍋裡攪稠稀的時候誰也不在意這些。犯錯誤咋地,大不了罰點錢,還敢開除呀?整急眼了不幹了呢。

等自發形成小團隊後,人們心裡的小團伙意識開始顯示出來,都不想自己隊扣分,都想得第一,於是紀律和標準就開始自覺的被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