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交談(第3/3頁)
章節報錯
上兩天王剛跟他說這樣下去不行,現在前臺的工作上去了,廚房還是老樣子,沒啥進步。主要他就這大能耐,只能管成這樣。還是得找個能人過來,哪管來幹三個月呢,跟人家學學,看看人家咋管,然後自己再接著弄也行。這樣閉門造車指定不行,整不好能把飯店整死。
徐總接受王剛的建議,這才有了老譚的應聘。
“譚師傅,現在咱家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廚房,菜品質量不穩定,忽好忽壞,上菜慢,客人總投訴,你幹這些年了,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徐總問。
老譚說:“菜品質量不穩定,上菜速度慢,表面上看是砧板配菜慢,廚師炒菜水平不行造成的。雖然也有這方面原因,但這不是主要的。主要還是菜品結構沒設計好,工作流程不順暢,出品沒標準造成的。”
“譚師傅能不能說得詳細點?”徐總好像抓住點什麼,趕緊問。
老譚說:“菜品質量不穩定,上菜慢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不但咱家這樣,別人家也這樣。想要抓菜品質量,需要有順暢的操作流程和嚴格的製作標準,這兩樣缺一不可。想要提升上菜速度,需要解決的不是人的問題,而是菜品結構。好的菜品結構不但盈利,上菜速度還快。”
徐總在紙上記下流程、標準和菜品結構,拿筆在八個字上面點著,沉思一下對老譚說:“我打個電話。”
電話撥通之後說:“你上來一下。”
然後問老譚:“譚師傅是不是聽過關於流程和標準的講座?”
老譚說:“沒有,沒那個條件。”
“家裡沒有電腦嗎?”
“沒有。”
“哦。”徐總點點頭,然後問:“你剛才說的菜品結構,能不能說得詳細點?”
老譚組織一下語言,說:“菜品結構指的是咱們所經營的菜品組成,說菜譜更準確些。我們對菜譜的理解是把廚師會做的菜寫在上面,尤其是拿手的,當做特色菜來著重展示。在制定菜譜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每道菜能不能做好,好不好吃,確定之後形成菜譜。
說得簡單點菜譜是按著廚師來定的,裡面的菜大部分體現的是廚師的拿手菜,而不是飯店的特色菜。掙不掙錢都不能確定,只要不賠錢就行。”
老譚要接著往下說,辦公室的門被推開,進來一個三十六、七歲的男的,黑臉堂,身高在一米七五左右,身材勻稱,雙眼炯炯有神,一臉的樸實與憨厚。
徐總臉上露出無可奈何的表情,對來人說:“又不敲門。”
來人嘻嘻一笑,友好的衝老譚點下頭,然後對徐總說:“忘了,下回注意,叫我上來啥事?”
徐總指著老譚對來人說:“這是譚師傅,來應聘廚師長。”然後對老譚介紹道:“這是王剛,跟我幹十年了,咱家廚師長。”
老譚站起來和王剛握手,王剛熱情的說:“你好譚師傅!”
老譚友好的笑笑。
徐總對老譚說:“譚師傅,剛才說到哪了,接著說。”
話說到一半被打斷然再接著說是件很困難的事,老譚不得不重新組織語言。
他先咳嗽一聲清清嗓子,說:“菜品結構是飯店特色的體現,也是盈不盈利賺不賺錢的保障。好的菜品結構是一個盈利模式,同時能營造出相對應的營銷模式。如果菜品結構設計的不合理,不但菜品質量難保證,還影響上菜速度。
簡單點說,就是菜譜越薄利潤越高,菜譜越厚利潤越薄。”
“菜譜越薄利潤越高,菜譜越厚利潤越薄。”徐總小聲的唸叨一遍,然後把這句話記下來,低頭沉思起來。時間不長,兩分鐘後抬頭問王剛:“王剛,你感覺咱家的菜多嗎?”
“誰知道了,都是你定的。”王剛的態度有些抱怨,緊接著補充一句,“我感覺譚師傅說的對,我知道那個意思,就是說不出來。”
徐總對王剛的態度沒怎麼在意,老部下了,倆人總是這樣,都習慣了。但王剛確實和他說過菜品多的事,他認為這麼大店面菜品應該多點兒,少了寒酸。
現在聽老譚這麼一說,感覺是那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