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總是省城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初中畢業沒有念高中,和同齡的半大小子在家瘋玩了一年。

十八歲,像農村出來的孩子一樣給自己找了一個工作,到飯店學炒菜當廚師。幹了一個月之後發現自己不是學廚師的料,對蔥薑蒜有著天生的距離感,反而對前臺服務有著極大的興趣。

於是從廚房出來,到前臺當了服務生。在服務生的位置上發揮了自己的天賦,很快得到經理的認可,提升當了部長。

前臺工作給他最大的收穫是在服務的過程中,聽那些來飯店吃飯的老闆講述如何創業,如何賺錢的經歷,這給了他很大觸動,決心要創業當老闆。

功夫不負有心人,二十六歲那年和家裡人借了一鼻錢,加上自己打工賺的,開了人生中第一家飯店。然後從一家做到三家,經過十四年的打拼,積攢下五百萬財富。

緊接著趕上城市擴建,三家飯店都在動遷的位置上,全動遷了,於是歇了一年。

按理說不做也行了,五百萬呀,很多人一輩子都掙不到。他覺著自己剛四十歲,不能提前退休,還得繼續奮鬥。做了這麼多年餐飲,一直都是中檔飯店,想做一個大飯店試試,也給自己一個說法。

去年年初,第一次看到關東人家這個地方的時候一眼就相中了。

獨門獨院,有主樓有副樓,前面的停車場夠用。雖然不是繁華地帶,位置有點偏,但面積大,靠近飛機制造廠,離黃河大街主幹道一百米,市裡的來吃飯也方便。並且聽說這以前是老根山莊,當時生意很好,後來是非典來了才關的門,成了幼兒園。

以他多年的經驗看,這就是個開飯店的地兒!

整個三臺子地區常住人口三十萬,流動人口十五萬。按著百分之三十的餐飲消費比例計算,每天到飯店消費的人十萬以上,一個龐大的基數。

現在三臺子發展潛力大,有超過市內五大區的趨勢。主要這裡有飛機廠,廠內職工五萬,是有消費能力的群體,把這部分主道抓住,飯店就不會賠錢。

受到老根山莊的啟發,他要打造一個體現東北風情的農家院。這個想法剛一產生,腦袋裡就蹦出個畫面:小毛驢拉磨,小笨雞撒歡,魚塘裡遊著鯉魚,木盆裡全是野生大泥鰍,小黑鐵鍋燉豆角土豆排骨,上面扣著一個大餅子,豆腐腦、水豆腐現場製作

這畫面一出現就叫他激動不已,當場決定把這地方租下來,開省城最大農家院。

這是他人生中第二次創業,孤注一擲,投資四百萬,準備大幹一番。

經過長達七個月的精心裝修,在去年十月份開業。開業後滿懷信心的期待顧客盈門生意火爆,可現實很打臉,上座率不到百分之六十,每天兩萬到三萬塊錢的營業額,和預想的四萬五到五萬的生意相差甚遠。

能不著急上火嗎。

這麼大的店支撐起來,不能說黃就黃了,四百萬的真金白銀呀。

以前開的飯店都三百多平,前後加一起不超過三十人,管理起來容易,甚至不用管都做得很好。生意出奇的好,錢刷刷的往裡進,不知不覺的就賺了五百萬。

現在飯店大了,裝修比以前好了,僱的人多了,倒不會玩了。前臺一團粥,後廚一團麻,整的自己焦頭亂額。

有時想是不是財運沒了,以前錢賺的容易,現在開始賠錢了。

開業頭一個月賠進去十二萬,第二個月賠進去十三萬。

再這樣賠下去哪行,一年就得關門大吉。

問題主要出在管理上,開業前的準備工作不足,員工培訓不到位。認識到這點後開始請能人管理。

前臺先後換了兩個經理,等張麗來了之後管理才規範起來,服務有了提升,整體工作變得有模有樣,看著像一個正規飯店了。

最顯著的成績是不再賠錢了。

現在差的是廚房。

透過交談徐總覺著老譚挺有能力,經驗豐富,是個人才。可是有之前兩個廚師長的例子在那擺著,為了穩妥起見,沒馬上做決定,而是把王剛喊來,叫他跟自己一起品品,看老譚到底行不行。

問完菜品結構之後,又探討了五常管理和流程與標準,老譚把這兩樣詳細的講述一番。三個人足足嘮了一個半小時,最後談到關鍵問題。

徐總問:“譚師傅,你期望的工資是多少?”

老譚說:“我在濱海的時候七千。”

徐總點點頭,說:“今天先這樣,我考慮考慮,你等我電話,明天十點之前給你準確答覆。”

老譚客氣的跟徐總和王剛握手告辭。

等老譚出了辦公室徐總問王剛:“王剛,你感覺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