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招呼著讓老譚坐下,倒了杯水遞過去,然後坐回到辦公桌後面的椅子裡,微笑著問:“譚師傅以前在哪幹了?”

“在臨江軒幹過,最近幾年一直在外地了,年前從濱海回來的。”老譚說。

徐總說:“臨江軒是咱們省城老餃子館,做得非常好,你在那的時候是廚師長?”

老譚點點頭,實話實說:“剛開始是廚師,後期做的廚師長。”

徐總接著問:“在濱海哪家做了?”

“青花閣。”

“青花閣?”徐總想了一下說:“青花閣做得挺好,我記著去年東方美食專門對青花閣做了報道。”

說完打量著老譚,能上東方美食的飯店都是全國餐飲業的佼佼者,他也想把關東人家做成那樣,叫全國同行來參觀學習,於是看老譚的眼光有了異色。

老譚說:“嗯,報道過。”

“怎麼不在青花閣做了?”徐總問。

“掌舵人換了,跟著下崗了。”

“哦——”徐總思索了一下,問:“譚師傅家是省城的?”

“不是,外地的,在松山路住。”老譚回道。

“那離這挺近。”

徐總又問了幾個問題,老譚一一作了回答。

這些都是老闆在僱人之前常問的問題,也就是初步瞭解。畢竟之前沒合作過,連認識都不認識,這個瞭解是非常必要的。

問完之後有了初步瞭解,徐總覺著老譚挺實惠,穩重,在青花閣幹過,有管理經驗,當廚師長應該沒問題。就是形象差點,光頭,土匪像,有點像黑社會的。

這些不是主要問題,只要有能力就行。

現在的廚師長王剛跟著他幹了十年,人沒啥說的,性格耿直,脾氣倔,實惠能幹,盡心盡力,只是沒管理能力。以前是小飯店,廚房十多個人,他管起來沒毛病,嚎嚎兩嗓子全都聽。現在店大了,廚房六十多人,管理起來有點費勁。

主要是以前沒管過大廚房,沒經驗,從開業到現在廚房一直沒理順,菜品總被投訴,傷了不少客。

開業一個月的時候王剛找他談過,說自己屬實能力不行,管理不了這麼大的廚房。哥們是哥們,不能因為哥們把買賣耽誤了。叫他找個有能力的廚師長來管理,自己跟著學習,等跟人家學的差不多了再管也行。

徐總想想也是這回事,於是前後找了兩個。

第一個是漢斯啤酒城的總廚。

漢斯啤酒城在省城有名,做得很好。覺著人家的總廚一定有能力,於是透過關係聘了過來。

這個總廚要的工資很高,是王剛的兩倍,徐總也答應了。但是漢斯啤酒城以粵菜和川菜為主,路子和關東人家不一樣,經營模式也不一樣,這個總廚幹了一個星期不幹了,說自己玩粵菜和川菜拿手,整不了家常菜,做不了。

第二個廚師長是做家常菜的,管理過大廚房。但人很傲,第一天上班對整個廚房工作一頓批,說這不行那不行,這不合格那不合格,這需要換那需要改進的。徐總說暫時就這個條件,如果生意上到一百五十萬全按照他的意思整改。

結果乾五天說不適應走了,整的徐總很鬱悶。

之後沒再找過廚師長,和王剛說倆人研究著弄,只要不賠錢就行,一點點總結經驗,慢慢就能理順。

他親自進廚房待了三天,直接指揮,結果是越指揮越亂,被王剛攆了出來,說你還是上辦公室當老闆吧,廚房不是你來的地方。

春節這段時間有年夜飯跟著生意挺好,加上初六、初八有給老人過六十六、八十八大壽的,出現幾天冒高的營業額,當月達到了開業以來最好成績——一百一十七萬。可春節過後又恢復了原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