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坐定,商議勤王之事。

其實如何勤王,河東的當地官府也做不了太大的主。這件事肯定是加急送往洛陽,然後由洛陽的留守朝廷徵調天下各地的軍隊,前往河東勤王。而勤王主帥也不是李淵,而是黃明遠和薛世雄,若論指揮部隊他們還不夠格。

當然他們乾坐在洛陽也不行,河東之兵作為離雁門城最近的兵馬,此時若是不主動出擊,不積極救援,等天子脫險,不得給他們穿小鞋。

於是李淵和王威、潘長文商議,由李淵、潘長文率領河東之兵四萬向北進駐忻口,擇機救援。

此時河東相對河南、河北還算太平,雖然內部有離石胡稽胡劉龍兒、河東盜賊毋端兒、絳州盜賊柴保昌、敬盤陀、長平盜匪司馬長安等匪患,但總體上並不影響大隋在河東的統治。李淵等人抽出四萬軍隊,綽綽有餘。

不過這四萬人也只是去充個人數的。

突厥十多萬大軍來勢洶洶,李淵也沒有那個本事和底氣擊破突厥主力。此番北上忻口,也只是做一個姿態,等待薛世雄率其餘援兵到來。

忻口之地,地形險峻,易守難攻。李淵屯駐此地,進可直抵崞縣、雁門,退可拱衛太原腹地。四萬人馬,雖然進攻實力不足,但李淵卻是有底氣力保忻口不失。

等到天子脫險,即使盤算舊賬,他李淵也是一直與突厥人奮戰的,若是有過也到不了他身上。

李淵、潘長文等人討論的很熱烈,坐在首位的黃維烈卻幾乎不發一言。

黃維烈很清楚,李淵、潘長文等人並不願意讓自己插手勤王之事,即使自己表現的很強勢。

無論地位、官職黃維烈都夠了,但他現在沒有權利。

黃維烈也不主動插嘴,這個時候,無論說些什麼,只要不符合他們利益的,他們還是會反對。與其跟他們費這個口角,還不如故作深沉,不漏破綻。

黃維烈見李淵、潘長文商定,也不反對。河東軍北進忻口,無論是戰略上還是態度上都是無可置疑的。

眾人商議完畢,黃維烈回到李淵給他安排的住處。

坐到房間之中,與黃維烈同行的謀士崔仁師便上前說道:“二郎君不能再留在晉陽了,李淵狡詐,潘長文跋扈,王威粗魯,二郎君雖身份貴重,又持有聖旨,但在太原無權無勢,沒有臂助,留在這裡,只能成為他們的印章。”

崔仁師出身崔氏博陵安平房,算是黃明遠的遠房表弟,後遊學東都,現寄居於黃明遠府上,擔任黃維烈的老師。

黃維烈聽了崔仁師的話,也是直點頭。

他高估了自己的身份帶來的影響力。沒有絕對的實力,在李淵、潘長文等人面前,他們有一萬種辦法將自己排除在外,而且將責任推給自己。

“先生以為我該怎麼做?”

崔仁師說道:“太原雖大,卻無人可用。二郎君不若南下隰城,屯於此地的虎賁郎將範文林是衛公舊部,可以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