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當仁不讓(第1/2頁)
章節報錯
眾人突出重圍,一路向南,沿途有小規模的突厥部隊阻攔,皆被殺散。於是眾人順利突圍而出。
從雁門到崞縣,不過五六十里,雖然沿途到處都是突厥人的散兵遊勇,但第二日上午,黃維烈一行也已經到達崞縣外。
不過崞縣也有胡虜重圍。
楊佶和黃維揚領著後軍,落在最後,身邊能統軍的只有右翊衛虎賁郎將王智辯和右監門府監門郎將獨孤盛二人,其兵不過萬人,還有大批的隨從人員。時突厥人追兵已至,已不能向雁門進駐。黃維揚遂建議楊佶轉向南下,進駐崞縣。
不過很快突厥騎兵殺來,雖然城外遊騎不到萬人,並未攻城,但也將崞縣團團包圍。隋軍顧慮太多的非戰鬥人員,只得選擇堅守城中。
黃維烈在崞縣外遇到突厥騎兵,眼看敵軍數量不少,心知不能入城。於是便命眾人涉水向東渡過滹沱水,沿著崞縣東面丘陵之地南下。突厥人只是封鎖了河岸,卻沒有渡河向東。
眾人一路行到崞縣東南方向,黃維烈下令眾人在東南面的丘陵上燃起三堆狼煙,向崞縣城中的守軍示意。
城中守軍發現之後,立刻上報給城中的楊佶和黃維揚。
二人聞訊立刻登上東南面城牆,遙望遠處山上,有三堆烽煙,呈一線排列,不過往南的那一堆離得另外兩堆遠一些。
黃維揚看了大喜,連忙說道:“太孫殿下,是我二弟!”
楊佶不解,黃維揚如何看出是黃維烈的。
黃維揚解釋道:“這是我和二弟跟父親學的設定狼煙的辦法。三堆狼煙,向南的離另外兩堆遠,說明他們行進或者敵軍來犯的方向是南。突厥人當然是自北而來,所以他們是向南求援。”
楊佶問道:“點狼煙不過是軍中常事,誰人不通,你怎麼知道這是猊奴?”
黃維揚說道:“雖然人人皆會點狼煙,但狼煙距離不同,含義也不同。父親曾制定過狼煙距離標準,以中間狼煙為基準,離著南側是離著北側距離的幾倍,皆有不同含義。而今日的含義則是胡虜圍城,他奉命南下求援,讓我們以堅守為上。
這種暗語,除了猊奴,旁人是不知的。”
楊佶聽了恍然大悟,不禁讚歎道:“一個小小的狼煙,竟然有這麼多的學問,是孤坐井觀天了。”
黃維揚接著說道:“今我等自是被圍城中,狼煙還表明胡虜圍城,說明這是他來的地方,天子被胡虜包圍在城中。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天子應該是撤入了雁門,遇到了胡虜主力,等待各路勤王援兵。我們也當以堅守為上,不要擅自突圍。”
楊佶聽到楊廣無事,心中大喜。不過聽到楊廣被包圍雁門,又滿是擔憂。
“雁門城小,大父被圍城中,這如何是好?”
古往今來,天子被包圍的事情並不少,但能順利解圍的並不多。就連劉邦白登之圍,傳說也是趁著大霧遁走。
況且困守孤城,一旦城破,便真成了第二個周幽王,楊佶如何不擔心。
黃維揚知道楊佶的擔心,忙勸道:“皇太孫殿下不用擔憂,雁門乃是北地重鎮,歷來便是抵禦胡虜之要地,經營日久,城高池深,糧食、武器充足。更兼天子身邊有來將軍、樊尚書這樣的知兵之人,雁門城必萬無一失。”
“但願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