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晉陽之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衛公當年平定河東,遺澤頗多,郎君若是有能信任的,可修書一封,令其引兵前來隰城,到時郎君手上便可聚得一支軍隊,無論是面對李淵還是接下來將要北上的薛世雄,都有了足夠的話語權。”
黃維烈面色沉重,思索再三,卻是同意了崔仁師的建議。
他南下之前,認為黃家和李淵有姻親關係,可以信賴和倚重,但現在很明顯,李淵有自己的算盤。
李淵如此,那與黃家同為姻親的薛世雄,又是什麼打算,恐怕不足用也。
黃維烈敢孤身南下,不僅僅是他以身為國,在此其中,黃家的利益也不能有所損害。
李淵等人的排他性,往小了說是小看黃維烈,往大了說是不願黃家插手河東的軍事,這與黃家的利益背道相馳。
黃維烈在心中細細地盤算著,若是真的如崔仁師所言,自己能掌握多少兵馬。
豐州一系在河東的核心將領是張文遠和劉雲芳,但二人先後離開,這使得豐州一系在河東暫時沒有了領頭羊的人物。
現在豐州一脈在河東的高官有虎賁郎將範文林、長平郡太守嚴孝武、上黨郡太守段偃師、屯壺關虎牙郎將李子仁、樓煩郡郡尉韓元建、龍泉郡郡尉李慶陽等人。河東郡太守堯君素和河內郡太守周仲安也曾在黃明遠麾下,雖然不是豐州一脈,卻多委心腹。
盤算了一下,黃維烈心中卻是安定下來。河東十四個郡,不算位於前線的馬邑、雁門,十二個郡中,能直接或間接可用的州郡接近一半。
於是黃維烈親筆寫了數封信,分別給嚴孝武、段偃師等人,命他們迅速組織隊伍,北上勤王。
而黃維烈則準備親自前往隰城。
範文林在此有萬餘精銳,扼守住雀鼠谷,是整個河東中部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崔仁師擔心李淵他們不放心,便獻計黃維烈提前做好準備,明日在晉陽城北門送李淵等人離開之後,也不回府,直接向南揚長而去,殺王威一個措手不及。
次日一早,李淵和潘長文便辭別王威和黃維烈,率兵北上。三人商議由李淵和潘長文去救駕,而王威留守。
三人雖然是太原的最高長官,但又各有不同。
王威官職最低,卻是太原的地頭蛇,盤根錯節;李淵作為慰討大使,名義上是可節制諸郡,但他新上任不久,根基淺薄;潘長文手握重兵,是三人之中實力最強之人,但他本身又只有武職,無權插手政事。
這次出兵,三人都想為指揮。但潘長文手中兵力最多,誰都繞不開他。最後李淵透過職位優勢,和潘長文一起出兵,而王威只得無奈地留在太原。
黃維烈歡送勤王之兵離開,然後便帶領親衛直接南下。而給王威留下的說法是他要南下洛陽求援。
黃維烈身為天使,本身職責便是求援,南下洛陽也是正常的事。王威雖然不願送走這個可以號令諸侯的金牌令箭,但根本無理由阻攔,又不願強行動粗得罪黃明遠,只能眼睜睜地放黃維烈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