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兵家之心(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牧愣住了,瞳孔微縮,張謙像沒有察覺一樣,繼續敘說著。
“將軍,秦軍勢大,而趙國勢小,雖然設都於邯鄲靠近魏國大梁,右靠燕國薊,然著魏國愚笨,不會在秦國出兵時繼續幫助趙國了,昔日魏信陵君的失敗,已經讓七國都喪失了膽氣。”
其實在他看來,趙國的國土面積真是大的不可以思議,國境線實在太長了,要防備匈奴,又左靠秦國鄭渠,天下有識之士都知道,一但鄭州渠修好,秦國就能得到一大片的糧田,這個時候不打你打誰啊。
秦國曾經經過長平之戰,一舉包圍了趙國邯鄲,又因為魏燕兩國退回了秦國,結果趙國又獲得了那麼大的國境線和國土面積。
此時的趙國國內青壯十不存一,那怕修養生息那麼多年都還沒恢復過來,可以這麼說耕田的人真的靠女子來做了。
所以在他看來,要那麼長的國境線根本沒用,秦國兵鋒一至必然直攻邯鄲,就趙國現在的兵力,也只剩下保護邯鄲的能力了。
還不如收攏青壯,迴歸腹地,加快修養生息,還可以讓秦國出兵防備匈奴人,保護國境線。
“你這不是拙記,而是好計,更是毒計。”
李牧撫著短鬚,深深的看了過來,面對著張謙,臉色又突然變得嚴肅,說道:
“張謙,你看。”
銀色的閃光從眼瞳劃過,張謙看到一炳寬脊厚背的長劍,劍身到劍刃處又突然凹陷,像是一個錐頭一般。
好劍,張謙暗歎,這把大劍只能讓人感覺到它那磅礴的氣勢,不動于山,山移我不移的力量。
李牧出劍的時候他沒有防備,因為李牧沒有殺意,劍向著大草原而去,如同發出了一支大軍,正在沉默向著不遠處開疆擴土。
“這把劍名叫鎮嶽,是一把注重氣勢的好劍,張謙,你看。”
李牧氣質不在風輕雲淡,短鬚無風自動,一股濃重的兵勢從身體發出,就如同兵出四方,踏破山河,無人能擋。
張謙聞聲看去,李牧打算叫他看什麼?還是那句話,大草原除了馬兒跑,就還剩青草。
不,不對,草原…
“轟。”
無數的震盪聲彷彿從耳邊響過,張謙知道自己還站在長城上,但是此時他的眼前只剩下了一支大軍。
他們坐在馬背上,穿著胡人的短衣,輕便的鎧甲,而他們的對面,是顏色雜亂的胡人。
張謙此時就如同站在軍中,他一聲令下,無數的戰馬衝出了他們領土,如狼群在追逐著亡魂,一舉大破了胡人的陣行。
此戰必勝,胡人在看到速度,靈活與他們一樣的整備大軍,軍心就已經不在了。
這應該是趙武靈王時期,張謙有些許的困惑,抬頭四望,卻又看不見李牧的身影。
幻境,還是海市蜃樓?李牧是如何做到的,真的有人能用功力做到這種地步嗎?
張謙看了看手中玉淵,不過長劍還在,他就沒什麼擔心了,劍客的命就在手中劍,至少劍在他還握著自己的命。
突然眼前一花,整個場景在快速變化,他看到一支莊重肅穆的大軍,面帶著青銅面具,就如同地獄的惡鬼,手持著長朔。
這支大軍用強駑射殺了不知道多少趙國的騎兵,往往騎兵還沒衝起來,就要面對無數的弓箭。
他們遇城城破,城破而人亡,他們的對手一退再退,直到無路可退。
這樣的軍威,這樣的軍勢,秦國嗎。
張謙還沒想得太多,畫面突然一變,眼前變得人擠了人,背推著背,一股哀怨之氣從他們這樣的群體沖天而起,直衝天際。
這些曾經直面那支鐵甲大軍的勇士,此時他們沒了兵器,站在一處大坑之中,膽魄俱喪,只能無措的看著天。
這個幻境,太真實了,張謙能感覺到心臟碰碰的跳,慌亂無比,不過他卻冷靜的知道,這是他的心被周圍的人所感染。
他甚至能夠聽到隔壁有十五歲的小士卒,穿甲帶衣的站在一個鎮定的老兵面前,那名老兵卻在扣了把土吃進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