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燉飛龍,秋天賞菊!(第2/2頁)
章節報錯
陳青牛見砂鍋裡的飛龍燉好了,開啟鍋蓋,用勺子給宋檀兒盛了一碗,蓋上鍋蓋,說道:
“檀兒,咱們也別傷春秋了,你嚐嚐這飛龍味道怎麼樣!”
宋檀兒用筷子夾了一塊飛龍肉,放進嘴裡嚼了嚼,讚歎道:
“花尾榛雞不愧被人稱為飛龍,當真是鮮美無比!”
陳青牛說道:
“《黑冰》中,郭小鵬約汪靜雯吃飯,為了試探她,一共點了三種菜,兩份清燉飛龍,一條冬青斑,一隻穿山甲,……穿山甲孕婦不能吃,檀兒,你要是想吃冬青斑,我可以去抓來給你燉湯喝!”
宋檀兒正色道:
“不吃,……對了,秋天除了賞菊,還有什麼高雅的事嗎!”
陳青牛微微思索,說道:
折桂,自古民間就將桂花視為吉祥之兆,素有“八月桂花遍地開,桂花開放幸福來”的說法。
因此古代凡中榜登科、或仕途得志,皆被稱為“折桂”,對獲得殊榮者則譽為擁有“桂冠”。
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樹乃月中之樹,香亦天上之香也。
但其缺陷處,則在滿樹齊開,不留餘地,予有惜桂詩云。
萬斛黃金碾作灰,西風一陣總吹來,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將次第開。
盛極必衰,乃盈虛一定之理,凡有富貴榮華一蹴而至者,皆玉蘭之為春光,丹桂之為秋色。
宋代的吳文英在《聲聲慢 · 詠桂花》中描述:
藍雲籠曉,玉樹懸秋,交加金釧霞枝。
人起昭陽,禁寒粉粟生肌。
濃香最無著處,漸冷香、風露成霏。
繡茵展,怕空階驚墜,化作螢飛。
宋檀兒用勺子舀了一勺飛龍湯,嚐了嚐,說道:
“這飛龍湯很醇,很香、很潤,桂花在農村習以為常,折桂不夠浪漫,有沒有比折桂更浪漫的事!”
陳青牛微微思索,說道:
風雨聽蘆。
蘆葦微微,秋風拂面,如柳絮般清揚自在的蘆花,引來古人的風雅意趣。
淺水之中潮溼地,婀娜蘆葦一叢叢,迎風搖曳多姿態,質樸無華野趣濃,餘亞飛的《詠蘆葦》透露出了蘆葦的野趣,現代文人都覺有趣,古時閒來無事,酷愛出遊的文人畫者更甚。
司空曙在《江村即事》中寫道:
釣罷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秋風吹起,一片片的蘆葦飄蕩,白雪皚皚的蘆花就像下了一場傾城大雪。
乘舟風雨聽蘆,悅情悅景,美哉美哉!
宋檀兒笑道:
“風雨聽蘆浪漫,我們明天就去風雨聽蘆,……我也不看天氣預報了,明天有無風雨,全憑天意了!”
“嗯!”
陳青牛應了一聲,拿起筷子,開啟鍋蓋,用勺子舀了一碗飛龍,吃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