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一切,在殷若虛八歲時,發生了變化。

這一年,殷廣的正妻白婉婷過門。

白家是江浙道世家名族,白婉婷則是白家嫡女,她本人生得又是貌美無比,與殷廣結合,稱得上是郎才女貌、門當戶對,怎麼看這都是樁頂好的親事。

白婉婷過門後,怎麼看殷若虛怎麼不順眼。

這也難怪,正妻剛進門,家裡就有一個八歲的庶子,換了哪個名門閨秀都受不了,白婉婷自然也不例外。

而且,白婉婷也不是那寬厚包容、忍辱負重的性子。

殷若虛在她眼中,就是一個不應該存在的賤種。

於是,白婉婷便以名頭不好聽為由,攛掇殷廣把殷若虛送到鄉下別院養著。

殷廣有些猶疑不定,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那麼長時間怎麼也有些感情了,驟然送走總有些於心不忍。

不過另一邊又是自己明媒正娶的正妻,殷廣屬實是為難,也只能拖拖拉拉,敷衍了事。

直到兩年後,白婉婷誕下一子,這是殷廣的嫡長子,對他的到來,殷廣自然是欣喜萬分。

此時,白婉婷又重提舊事,要求殷廣把殷若虛送走。

殷廣雖然仍有些不忍,但嫡子日後是要繼承爵位的,與庶子畢竟有著雲泥之別,殷廣到底是個利益動物,最終還是順了白婉婷的心思,把殷若虛送走了。

殷廣做事也是果斷,乾脆把殷若虛趕得遠遠的,讓他去海上生活,美其名曰讓他接管殷家的海貿生意。

他也不想想,殷若虛一個十歲的孩子,要怎麼和海上那些兇惡貪婪的倭寇周旋。

更何況,殷若虛被送到海上,就表明了殷廣的態度,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這就是一個不受器重的庶子。

有了這層認知,那些奸滑的管事又豈會安安心心聽殷若虛一個毛頭小子的差遣,到時候還不是陽奉陰違?

種種困難,無論殷廣是真不知道還是裝看不見,時年十歲的殷若虛很快就被送到了離陸地數十里遠的一座海島上,這裡是殷家在海外的一處駐地。

而當時跟著殷若虛一起的,只有兩個貼身奴婢,還有李大有率領的三名殷家家將。

如此險惡局面,換個普通公子哥恐怕早就放棄抵抗,安心當米蟲了。

可是,有些人生來就註定不平凡。

剛到海島駐地,殷若虛就用一顆真心,感動了李大有等家將,讓他們真正歸心。

一年後,在殷若虛過人的手腕下,原本趾高氣揚的海島管事對殷若虛俯首帖耳。

沒多久,這座叫做雙門島的海島就已經完全落入了殷若虛的掌控中。

又三年,殷若虛培植出了一批真正忠誠於他自己的親信。

這些人,有的是島上原本的家將,有的是雙門島附近的漁民子弟,甚至還有一些,是在周邊縱橫搶掠的海盜。

儘管原本的身份不同,但他們到了殷若虛麾下後,就通通成了忠心耿耿、勇猛敢戰的精銳。

倚仗著這些鐵桿班底,殷若虛從雙門島起家,一步一步掌握了殷家的海貿生意,讓殷廣當初的一句戲言成為了現實。

而此時,殷若虛才十八歲。

此時的殷若虛雄心萬丈,他早已看以藤原為首的熟倭大頭目不爽,決心甩開這些人。

首先的一步,就是繞過藤原,直接與南洋做生意。

事實證明,殷若虛的破除成規,收穫了豐厚的回報。

第一批十五艘海船,往返南洋一趟,就獲得了比以前多數倍的利潤。

第一次嘗試,就讓殷若虛嚐到了甜頭,對藤原這些中間商更是深惡痛絕。

於是,殷若虛派往南洋的船隊越來越龐大,帶回來的收穫也越來越豐厚。

如此大的聲勢,很快就引起了藤原的注意。

藤原當即派人向殷若虛提出強烈抗議,譴責殷家背信棄義。

殷若虛對此不屑一顧,繼續我行我素。

交涉無用,藤原只好動用武力,生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