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朱元璋對倭寇的看法(第2/2頁)
章節報錯
“沿海地區,不僅有走私商人,更有許多世家大族也參與海上貿易的生意。”
“現在看似陛下定了海禁,但是從事海上生意的商人卻越發多了,因為其中利益更加的龐大。”
朱安緩緩說道,對於沿海地區的那些走私商人,朱安是打過交道的,與其說是商人,不如說是海盜。
他們有足夠的戰船,然後以小島為根據地,傾銷走私商品,包括官營的鹽、鐵、茶,絲綢,瓷器這些。
從其中賺取大量的利益。
朱安的雪花鹽傾銷海外,就是透過這條渠道。
只是那邊宗族勢力太強,極為排外,朱安多次想插手進去,都沒有辦法,唯有埋下一些暗子,以圖後事。
朱元璋聽完大孫的言論,微微沉思,而後沉聲問道:“如今沿海商人,真有如此膽敢,敢公然違抗陛下的旨意?”
“三倍利就足夠他們鋌而走險了,何況乃是十倍乃至數十倍利,別說違抗陛下旨意,當地官員要是不順從者,他們也敢以倭寇的名義,直接襲殺。”
朱安說道,如今的沿海走私商人,和內地的接觸不多,更像是默默的發展。
大明也沒有戰船,目前近海地區,幾乎就是他們的天下。
至於被派遣的官員,要是不收他們的好處,那就直接假裝倭寇,擊殺了事。
活下來的官員,現在都成了這龐大利益集團的一員。
這其中的一些勾當,和朱安在西域的手段有些類似。
且這兩個地區,皆是遠離大明政治中心,哪怕是朱元璋,也是鞭長莫及。
朱元璋聽到這話,腦海中突然閃過曾經一些奏疏上的記載。
沿海的官員,曾經有多次被倭寇所殺,當時的朱元璋並沒有在意,只是認為正常。
現在聽大孫這般一說,頓時就察覺到了其中的蹊蹺。
“這些走私商人,咱看處理起來倒是不難,之前不過是隱藏得好,咱跟陛下說一聲,直接大軍剿滅便是。”
“只是這一旦開海,必然又要受到倭寇的侵襲,這倭國地方貧瘠,耗費大代價打下來,卻是容易影響我大明根基。”
朱元璋思慮著說道,在他的心裡,自然還是自家的根基最為重要,那日本又遠得很。
作為皇帝,真為了一口氣去打,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心中計較,有些得不償失的感覺。
那些走私商人朱元璋倒不是太過於在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只要他們的根基在陸地上,不過揮手就可屠滅。
現在既然朱元璋知道了這個情況,不日便派遣錦衣衛去查探一番,若真如大孫所說。
那後果就不言而喻了。
“誰說這倭國貧瘠,若是在物產方面,倭國確實貧瘠,但在倭國內,可是有大量的金山銀山存在。”
“雪花花的銀子,甚至能直接撿到,否則那些走私商人和這些倭寇做什麼生意,還不是為了倭國的銀子。”
朱安說道,日本可是產銀大國,如今海禁,沿海走私商人把控交易渠道,高價賣出違禁商品,賺取大量白銀。
朱元璋聞言,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來,之前不打日本,是感覺得不償失,如果真如大孫所說的那般,倭國境內到處都是金山銀山的話。
那就必須得打下來了。
要知道現在的大明財政,可是赤字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