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孫,那倭國,果真有如此多的金山銀山?”

朱元璋雖是如此問,其實心中已然是相信了朱安的話。

“老爺子,我還能騙你不成。”朱安翻了翻白眼說道。

“大孫說得是,咱只是沒想到那貧瘠小國,竟是如此富有。”朱元璋笑著說道,感覺心情大好。

這些個倭寇,朱元璋早就忍他們很多年了,之所以不打,還是怕影響後世子孫,以至於還將日本列為不徵之國。

“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朱元璋酷愛讀書,從歷史上瞭解到朝代的興盛衰亡,無不是因兵起因兵而亡。

當初馳騁歐亞不可一世的蒙古人因強大騎兵而起,最後也因為兵敗退回草原。

隋煬帝好大喜功三徵高麗導致二世而亡,留下後世罵名。忽必烈遠征日本導致船沉大海,屍入魚腹,空耗其國力。

所以在朱元璋看來,對於征戰外國,不可輕易出兵,一旦出兵,就要獲得巨大的利益方可,否則就是窮兵黷武。

對於日本,與明朝隔海相望要遠征它代價是巨大的,而東南亞國家多屬於氣候炎熱、瘴氣多,當年的蒙古鐵騎也曾吃過大虧。

但是現在,朱元璋知道了日本有大量的白銀存在,一旦攻打下來,獲得的利益,可謂是相當的巨大。

而且朱元璋知道,就算自己不打,等日後大孫即位了,恐怕還是會打。

既然早晚都要打,還不如趁著自己還在的時候打,也能給大孫把把關。

“海禁暫時還是不能開放,得先把那些沿海的偽倭寇給清楚乾淨了,然後咱就造船,訓練水師,恐怕再快也得兩年後了。”

“大孫對於那些沿海走私商販,可是熟悉?”

朱元璋微微沉吟後,方才說道。

因為海禁的緣故,大明目前基本上沒有水師存在,內地的水師對於海戰並不熟悉。

況且能夠渡海的大船也需要時間打造,這等大事遠不是一年半載就能籌備好的。

“老爺子說得是。”對於老爺子這話,朱安還是比較認可的。

聽老爺子問起關於沿海走私商人的事,朱安笑著說道:“哪能不熟悉,我的商會和他們那邊接觸過很多次了。”

“只不過他們以宗族勢力為主,不好滲透。”

朱元璋點點頭,道:“這倒是無所謂,想必那邊早就蛇鼠一窩了。”

“到時候咱給陛下講述一番,必定舉兵將那些偽倭寇給清楚乾淨,然後再來好生準備。”

說完,朱元璋看著朱安笑著說道:“此事若真能成,咱必定像陛下說,記你一次大功。”

朱安卻是搖頭說道:“老爺子,功勞這塊就免了,我一介商賈,得了功勞反而遭人妒忌,容易被小人暗算。”

朱元璋聞言,眉毛一挑道:“誰敢暗算咱大孫!”

說完後,朱元璋心中思索一番,便對朱安說道:

“你是咱的親大孫,怎能是商籍,這豈不是平白丟了咱的臉面。”

“你若不嫌棄,日後便跟著咱,咱跟陛下知會一聲,明日便找戶部尚書,將你的戶籍,給調到宗人府來。”

聽到老爺子這話,朱安連忙說道:“老爺子,這可萬萬不行!”

朱安就差沒明說了,有見過坑爹的,坑兒子的,怎麼現在來坑孫子了。

朱元璋定大明制度,希望以皇帝為主幹,藩王宗室為枝葉藩屏,共同衛護他的大明王朝萬萬年。

燕王朱棣靖難之役後,枝葉打垮了主幹,重新定章建制。

本為藩王的朱棣,怕日後自己的子孫也遭遇同樣的命運,便對藩王宗室新增了重重限。

宗室人員不得繼續掌兵,也不許參政,更是不許經商營生,讓他們只能天天飽食終日、開枝散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