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六章 松鼠鱖魚(二合一,今日一更)(第2/3頁)
章節報錯
將魚的身體小心的翻一個面,另一面如法炮製,便順利地將鱖魚的身體一分為三。
鱖魚兩邊的魚肉,以及最中間的魚背鰭、魚脊骨。
兩邊魚肉朝著魚尾部分輕輕翻折,如同剝香蕉一般,最中間的魚骨便徹底暴露出來。
從緊挨著魚尾的部分,將刀鋒抵在魚骨上,另一隻手用力一拍,便可以順利將魚骨切斷,而不傷兩邊的魚肉。
這個步驟對於掌握魚腹藏羊烹飪方式的祁寒來說,不過小兒科。
畢竟整魚去骨,比這個難多了。
魚骨切斷之後,鱖魚便只剩下兩瓣魚身和連線兩者的魚尾部位,將其中一瓣開啟,魚皮朝下,魚肉朝上,刀口緊貼著魚腹位置的魚排,小心地將魚腹部的大刺盡數取出。
這一步結束,魚身部位便再無一絲魚刺,可以開始用荔枝刀法打上花刀了。
所謂荔枝刀法,指的是橫切之後再縱切,將食材切成一個個小方塊或者小菱形的模樣,卻不完全切斷,這樣食材在加熱之後就會因為受熱膨脹不均勻而蜷曲,一個個小方塊舒張開,如同荔枝一般精緻好看。
一般常用這種刀法的,就是腰花或者魷魚了。
荔枝刀法,先斜後直,斜刀指的是刀身傾斜約四十五度,傾斜下刀的切法,直刀則是垂直下刀的刀法。
相比於傳統的雙直刀切法,先斜後直切出來的每一小塊會更加的立體美觀,不會軟塌塌的。
系統食譜的烹飪要求格外嚴格,祁寒切出的每一刀,必須剛好觸碰到魚皮的位置又不傷魚皮。
一邊切好之後,另一邊也如法炮製,打上花刀之後的魚肉乍一看似乎和之前沒有太大區別,但微微一撫,魚肉便如花朵一般綻開,略顯晶瑩的白皙魚肉還未經過任何的烹飪,卻顯得格外誘人。
這樣的魚肉,不知道能不能做魚生呢?
祁寒嚥了咽口水,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魚生什麼的,下次一定。
將兩片魚身魚皮朝下平攤在砧板上,祁寒先是用水洗淨,隨後均勻的塗抹上料酒和鹽,放上蔥姜,仔細地溫柔按摩魚肉,讓吸收了蔥姜精華的料酒順著花刀的縫隙慢慢滲入魚肉之中,徹底地祛除腥味。
大概靜置五分鐘左右之後,用清水洗淨魚肉,瀝乾水分後用廚房吸水紙徹底吸乾水分,開始給魚肉裹粉。
裹粉之前,先要打散幾個雞蛋,均勻地塗抹在魚肉的表面,不需要太多,只要保證魚肉上每一處都能粘上蛋液即可。
雞蛋液的作用極大,它不僅可以讓魚肉更容易吸附上澱粉,防止裹粉不均勻的情況出現,同時可以使得魚肉更加嫩滑,對炸出來的鱖魚的色澤也有一點的提升效果,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
五彩錦雞又雙叒叕遭殃了。
雞蛋液塗抹完畢,祁寒先提前大火倒入一鍋油慢慢加熱備用,隨後均勻地在魚肉上拍滿澱粉。
所謂拍滿的標準就是,表面上能夠看到均勻的麵粉白色,切開的縫隙之中也都均勻地填上面粉。
想要做到這一步需要極為耐心,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竅門。
這裡又是一個烹飪小技巧了。
找一個小袋子,將魚肉完整的放入其中,然後倒入澱粉,慢慢搖動。
魚肉最好魚皮朝內微微卷曲,這樣可以讓切開的部位更加舒展開。
搖動的力度不宜過大,不能像某些書友玩搖一搖那樣為了搖到附近的小姐姐,吃奶的勁都使出來,這樣容易把魚肉弄散或者弄斷。
裹好粉之後,提著魚尾部位將魚身整個提起,輕微抖動一下,將表面多餘的澱粉抖去。
如果沒有這一步的話,表面的澱粉就會更多,導致入口的口感沒有那麼的酥脆。
聯想一下吃炸雞的時候,咬一口全是麵粉的感覺,你大概就能理解了。
魚頭同樣需要裹滿澱粉,不過相對於魚身而言,要求沒有那麼嚴格,只需要將整個魚頭的外部包裹一層白色的澱粉即可,畢竟魚頭裹粉的主要目的,其實是保持和魚身一個顏色。
等拍好澱粉,鍋中的油也開始冒小炮了。
松鼠鱖魚,不能直接將魚下鍋油炸,不論是魚頭還是魚身都是如此,不然魚肉的形狀會在炸的過程之中散亂,而油炸定型之後,想要調整就幾乎不可能了。
想要溫和地將魚炸定型,一個大漏勺是不能少的,若是沒有漏勺,就需要用徒手固定魚肉的形狀,待魚肉稍微炸定型一些再鬆手放入油鍋之中。
下鍋油炸的一瞬間油花四濺,鍋中又是熱油,還是很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