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線膛武器的出口(第2/3頁)
章節報錯
直到現在為止,除了少數幾個華夏人建立的藩屬小國家,如美宋王國,西非王國獲得了單發線膛步槍以及早期線膛火炮的進口許可權外,其他土著國家到目前為止,依舊沒能獲得線膛武器的進口許可權。
大楚帝國目前對外出口的武器裝備,主要還是以火帽擊發槍以及滑膛炮為主,線膛武器的出口並沒有放開。
不過這種情況按照目前的局面,也不可能持續太久……一方面是因為各種武器的走私,很多楚國民用線膛武器透過各種走私渠道,流落到了各土著國家手裡。
另外一方面的因素則是戰場遺失因素,導致了部分外籍軍團使用的單發步槍流落了出去。
最後一方面因素是,各土著國家透過偷偷摸摸走私渠道,陸續獲得一些生產裝置,甚至非法楚國工程師的協助,自行少量生產單發步槍。
這些都導致了,在很多土著控制區裡,其實有不少的線膛武器,而抵抗軍的手裡也不少。
最近一段時間裡,楚軍在歐洲的外籍軍團執行任務的時候,已經好幾次和持有單發線膛武器的抵抗軍交手了。
基於這種情況,楚軍方面甚至都考慮著給外籍軍團升級換裝,裝備一些連發的二十五型步槍。
同時一些楚國控制力度比較大的藩屬國傀儡軍,因為還在使用火帽擊發槍,對上一些抵抗軍打不過,因此也考慮著適當給這些傀儡僕從軍裝備一些單發步槍。
這意味著,楚國進一步放開單發步槍的出口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這口子已經被撕開了,後續就是時間問題而已。
而對於這種狀況,工業部門是支援的,因為這意味著工業部門能夠獲得更多的訂單和利潤。
其實就連軍方內部也是採取了支援態度。
這主要涉及到了一個很關鍵的因素,那就是線膛武器那些土著們幾乎沒有辦法自行生產,哪怕是連彈藥都無法自給——至於極少數的走私裝置偷偷摸摸生產的雖然也有,但是數量不大,影響也不大。
不像是火帽擊發槍,這玩意的製造難度和燧發槍差不多……都是前裝滑膛槍。
至少就槍本身而言,和燧發槍的技術難度差別沒多大,哪怕是你用古老的卷皮鍛造槍管也能夠搞出來,唯一有點難度的應該是火帽,但是這東西隨著時間的過去,其實一些土著國家也能手工少量生產了。
但是線膛槍不一樣……這東西不說怎麼加工生產了,光是槍管的材料就不是土著能夠搞定的。
就算是現在的諸多土著國家偷偷摸摸走私裝置建立的隱秘小型兵工廠,他們除了裝置是從楚國走私來的,就算是原材料其實也是偷偷摸摸走私來的。
怎麼說呢,火帽擊發槍這東西土著們努力努力還能自產……甚至能根據這些初步培育自己的國防行業甚至工業體系。
但是線膛槍……這就別指望了,楚國人就算把造槍炮的機器裝置扔給你,你沒原材料也生產不了。
甚至就算是有了材料和裝置,沒有相應的生產工藝,足夠的高技術人員也無法量產。
線膛槍炮的技術門檻,被進一步拉高,而且是拉高到了土著國家無法企及的程度。
這種背景下,如果楚國放開出口單發步槍,那麼就會讓土著國家自身那本來就很可憐的手工作坊兵工廠瞬間失去了任何作用……除了倒閉不會有第二條路。
這將會進一步打擊各土著國家發展自主國防工業的信心。
同時一旦有需求的話,楚國人隨時斷絕彈藥供應,那麼這些看似先進的線膛火槍就會成為燒火棍。
不像是火帽燧發槍,哪怕楚國人斷供了,他們也能夠用手工生產的方式維持彈藥供應。
因為現在單發步槍使用的子彈是金屬子彈……這玩意對於土著而言無疑是超級科技,根本無法解決。
同樣的,這也是之前楚國就放開美宋王國,西非王國線膛武器的出口許可權的原因……很簡單的,就是不想要讓這幾個楚國人建立的附屬國自行發展國防產業。
而未來,楚國人必然也會把同樣的套路用在其他藩屬國身上,只是這個時間還有點久而已。
楚國人嘛……在武器出口這件事上一向來都是能賣低端武器就賣低端武器的,不到必要時候根本不會出口先進一代的武器……你要知道,直到現在,楚國人在非洲地區裡廣泛出口的武器,都還是各種長矛以及火繩槍,刀劍之類的,連燧發槍都不出口!
為啥,因為非洲那地方根本沒有什麼武器自產能力……同時楚國人又封鎖掌控了整個非洲的消費市場,這種情況下,楚國人自然是什麼低端賺錢賣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