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線膛武器的出口(第1/3頁)
章節報錯
羅志學為了保障大楚帝國相對於土著國家的長時間優勢,長期以來都是奉行技術封鎖政策的。
尤其是各種工業裝置更是限制非常嚴格,別說是土著人無法購買了,就算是楚國人在土著控制區建立的工廠都無法購買裝置。
更進一步,乃至在諸多行政領地裡,很多關鍵敏感裝置一樣受到了限制。
這些都是為了限制土著的工業發展,免得幾十年後冒出來一個挑戰者。
在這種大環境下,土著國家想要效仿帝國搞工業化,其實非常的困難……不說別的,光是蒸汽機你都無法購買,還談什麼工業化啊。
當然,這並不是說那些土著國家一丁點工業裝置都沒有,實際上還是有的,不少土著國家都偷偷摸摸透過一些走私渠道弄到了一些裝置,但是這些偷偷摸摸的行為註定了弄到的裝置是非常少,而且也無法光明正大的使用,這就註定了影響會非常有限。
一旦大規模的走私,並且光明生產的組建工廠投入生產……被楚國人發現的話,楚國人才不管你那麼多,直接就會派兵上門武力摧毀之!
甚至都可以說……楚國人甚至都不允許這些土著國家自己研發製造工業裝置用於生產。
這樣自然會引起諸多土著國家的反對,但是反對也沒用……畢竟你打又打不過。
在戰場上無法得到的東西,同樣別指望在談判桌上得到。
楚國人擺明態度的不准你搞工業化,你敢搞我就敢滅國,你能有啥辦法……
不過這種情況也不可能永遠都這樣,遲早是會變化的……甚至就算是現在也開始逐漸變化了。
比如交通運輸以及採礦業以及農業,大楚帝國就先後放開了限制,准許在土著國家裡的楚國人開辦的企業申請採購行業內使用的裝置。
因為楚國人需要這些裝置獲得更多的農產品,礦產品以及方便運輸……看上去是為了楚國人自己,但是不可避免的是,楚國的工業裝置依舊透過這種途徑進入了土著國家,讓土著們開始接觸到了先進的各種工業裝置。
現在還只是上述三大行業……但是以後呢?
隨著時間的過去,經濟的持續發展,土著國家內部的變化,大楚帝國在未來遲早是會逐步放開更多的工業領域的。
只不過這個過程會非常漫長就是了。
相對於工業生產裝置限制的比較嚴格,工業民用消費品領域裡,大楚帝國就沒啥限制了,基本只要不是太敏感的東西都賣。
就連剛出現的汽車……現在都已經開始零星出口了,雖然出口量只有幾十輛左右,但是從這也能看的出去,楚國人是真心放開了出口。
其他的一些民用消費品就更不用說了,基本啥都賣,只要你土著出得起錢。
所以哪怕是在倫敦這個土著城市裡,現在也能夠看見很多來自大楚帝國的先進產品,就連電梯都有了……
之所以民用工業消費品沒啥限制,那是因為這些東西本來就是用來進行貿易平衡,收割土著財富的東西……人家土著辛辛苦苦種出來糧食,挖礦產出來,楚國人雖然可以直接搶過來,但是總歸是操作比較麻煩,而且成本也高,還不如用少數的工業消費品換過來呢。
楚國人之所以不直接搶,絕對不是因為楚國人良心發現……純粹楚國人發現做生意交換的方式,比直接搶成本更低……
直接搶東西,說起來輕巧,其實成本還是不小的……這直接搶就意味著戰爭,就算不是大規模的戰爭,那也是會有持續不斷的各種鎮壓,而這些都是需要軍事成本的。
比如長期在某個土著地區駐紮大量的外籍軍團,時不時出兵打擊抵抗軍,這軍事成本就不低。
做生意的話……直接賣給他們高附加值的工業消費品,成本沒多少,而且人家土著也心甘情願,甚至還會很欣喜……因為他們也能夠透過這種交易獲得先進的工業消費品用於日常生活,提升生活質量。
而對於帝國而言,除了成本低外,這些出口商品也能夠帶來一部分的就業崗位,稅收等等。
總之是對雙方而言都挺好的,比直接搶過來要划算的多。
這就是楚國人為什麼不直接搶,而是要做生意的原因。
當然,楚國人敞開出口的也只侷限於民用工業消費品,工業生產裝置就能限制非常多了,軍用消費品領域裡的限制也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