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務大臣雖然位高權重,但是隻在自身的管轄範圍內擁有權力,對其他事務可沒指手畫腳的權力。

比如最重要的軍事問題……文官的參務大臣們連軍事問題都無法發表意見,除了年年喊削軍費外,基本沒其他的招數了。

而哪怕是軍方內部……也是有軍務院這個體系,軍務院的各大佬也是各自代表一大群利益,哪能說聯合就聯合啊。

參務院和軍務院這兩個體系,除了皇帝本身外,誰都無法掌控的……也不太可能出現一家獨大的權臣的。

人家羅志學搞出來這兩個機構,防的就是一家獨大的權臣……

羅志學在防備造反上,除了在上層機構上進行防備外,自然也不會忘記在底層裡進行預防……各種民生措施就是這麼來的。

這民眾吃飽喝足了,自然不會閒著沒事搞造反……雖然說人的需求無止境,吃飽喝足後總會想要得到更多,但是在能吃飽喝足的情況下為了其他需求而敢造反的人,那還是極少數的……

只要日子能過得去,其實普通人不太關心上層權力變動……只要能吃飽喝足,誰當皇帝都無所謂的。

但是……一群吃不飽的饑民,為了活命那可是什麼事都能幹得出來的,造反那只是諸多選項之一。

對普通人,其實也是最好預防的,只要把民生措施做好了,讓民眾日子過得去就行了。

至於少數一些野心家,愚昧、膽大等亂七八的一小撮人……這些人光是讓他們吃飽喝足是不行的,還得有強烈的威懾以及彈壓力量才行。

所以就有了翰林院內務科……從一開始,乃至到現在,大楚帝國裡的翰林院內務科,其唯一的職責就是預防叛亂!

為了預防叛亂,翰林院內務科幾乎監控了每一個高階文官以及將領,選擇性監控敏感崗位裡的中層官員,軍官。

同時在各地方都設定了分支機構,用來幹嘛?隨時蒐集當地輿情,掌控當地民間的叛亂情況,提前打擊主要叛亂分子,避免局勢擴大。

至於反間諜,對付破壞分子之類那只是順帶的業務。

而反腐之類

的更不在他們的工作範圍,只是日常工作的時候不可避免會收集到大量官員的貪贓枉法的證據……但是除非極少數特殊情況由陛下親自下旨調集檔案,比如特殊吏治肅清,不然的話這種證據往往會深藏在檔案庫裡不見天日。

這,其實也是翰林院內務科在過去幾十年裡依舊順順利利,沒有遭到官員們極大的抵制乃至反抗的原因。

貪腐之類的內務科不管,而造反的話,大部分官員和將領自認為都不會……就算有極少數心裡想造反但是也得嘴上說不想,既然不想造反,那麼翰林院內務科對他們就沒威脅。

既然沒威脅,自然也就沒了反對的必要……

畢竟你前腳提出反對,後腳人家內務科就得對你來一個挖地三尺的調查,查什麼?,查你謀逆的證據……

要不然,你幹嘛要反對一個專職預防叛亂的機構?

除了想要造反,還能有什麼理由?

除了翰林院外,軍隊也是預防叛亂的重要手段……這也是為什麼大楚帝國的一百多萬正規軍,大部分都是部署在直轄領地,尤其是東亞地區裡的緣故!

大楚帝國的正規軍,其實只有一小部分是用來對付土著的……絕大部分裝備先進的正規軍,是用來防備內部叛亂的!

所以楚軍的軍事構架才會如此的複雜,有陸軍,有海軍,還有近衛軍,武裝稅警,海岸警衛隊,宮內廳侍衛室……此外還有各省守備部隊,民兵,武裝巡警等等。

同時楚軍的高層,也在羅志學的授意下準備把空中力量獨立成軍,把陸軍航空隊,海軍航空隊抽調出來,組建一種專門用於天空作戰的軍種,即空軍。

不過,近衛軍航空隊不在抽調範圍之內。

近衛軍不僅僅有航空隊,人家還有艦隊呢……

大楚帝國的近衛軍,實際上就是一支直接由皇帝掌控,只聽命於皇帝個人的縮小版三軍,各種機構以及軍種設定都很齊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