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黑燕飛機(第1/3頁)
章節報錯
承順五十二年秋九月,天津郊區的唐山飛機公司飛行試驗場,這家隸屬於唐山機械集團公司全資所有的飛機公司,正在進行新一輪的飛機飛行試驗。
不過和以往的飛行試驗只是內部人員觀看不一樣,這一次的飛行試驗裡不僅僅有來自軍方的人觀看,甚至還將會有軍方的人員參與。
這些軍方人士,就是大楚帝國陸軍的陸軍航空隊……嗯,這可不是什麼新成立的部隊,而是一支已經存在了十多年的部隊。
陸軍最早的時候是在炮兵部隊裡裝備熱氣球,嗯,現在的炮兵部隊也大量裝備熱氣球,基本上每一個炮兵連都會配置一個熱氣球隊,用以炮兵部隊的校射引導。
哪怕是現在,熱氣球也是楚軍進行遠距離高精度炮擊不可或缺的觀瞄,校射裝備……不僅僅在大口徑遠端火炮部隊裡裝備,師級炮兵部隊也有裝備;此外海軍的戰艦也基本上每一艘數百噸以上的船隻都會配置熱氣球,用於艦炮的校射。
當然了,當代的熱氣球在效能上對比早期的熱氣球已經大幅度提升,比如在通訊上,早期只能使用旗語通訊或者乾脆是大聲喊加上話筒來聯絡地面和熱氣球上的觀察人員,但是現在已經可以直接使用電話了。
而在繫留氣球之後,楚軍開始裝備了機動飛艇,從早期的軟式飛艇,再到現在的硬式飛艇,基於飛艇部隊的獨特性,為此,陸軍方面特地設立了陸軍航空隊,用於管理機動飛艇。
其性質大概相當於騎兵總監,炮兵總監,工兵總監等機構……當然了級別其實要更低一些,畢竟機動飛艇的規模還比較小,到目前為止也就裝備了大概一百多艘飛艇而已,這些飛艇分散部署,有相當多部分都是被部署在海外領地,用於長航時空中偵查為主,偶爾也兼職扔炸彈。
不過說實話,實際用處並不大……主要是速度太慢導致的機動性太差,此外受到天氣的影響太大,稍微風大一點就難以起降不說,而且在航行過程裡也對風力過於敏感……
然後是老生常談的易燃易爆風險了。
畢竟如今楚軍裡裝備的硬式飛艇,使用的可都是氫氣……這玩意有多危險就不用再詳細說了,簡單來說,飛艇稍微遇上點火星點燃洩露的氫氣,那麼飛艇就會瞬間變成大火球。
楚軍自己試驗過……都不用什麼太大威力的武器,直接使用步槍使用弋光彈,朝著天空射擊,都能把處於距離地面數百米高的飛艇給打下來……沒錯,就是這麼的誇張。
雖然這是非常極端的例子,畢竟飛艇在前往戰區執行任務的時候,不可能在這麼低的高度執行任務,而是普遍在一千多米,有時候甚至在兩三千米的空中執行偵查或轟炸任務。
但是……總歸是很容易被擊落不是。
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陸軍的飛艇部隊的飛艇規模,始終只維持在一百多艘規模的緣故……就是的確有些用處,但是缺陷而已多,導致陸軍自己也很糾結。
再等幾年……得,飛機的一些核心基本原理,如升力理論也已經搞出來了,軍方那邊對飛艇就更沒興趣了,而是寧願留著經費等飛機研發成功。
而皇家理工學院的飛行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也沒有辜負軍方的厚望,終於是把飛機給研發成功。
當然了,光靠皇家理工學院把飛機研發出來,解決各種基礎的理論問題也沒用……皇家理工學院飛行實驗室只是一家研究機構而已,而且和皇家理工學院的諸多研究室一樣,他們更傾向於各種理論上的研究。
至於怎麼大規模生產,同時把原始的飛機變成可實用化,具備軍用價值的飛機,那就要靠國內工業界了。
準確的說要靠國內的汽車工業界了……沒辦法,飛機的核心零部件,也
就是航空發動機這玩意,也就只有五大……不,只有四大汽車公司才能造出來。
因為專利的限制,其他公司就算有這個技術能力造出來也不能造,更不能用於商業用途……否則四大汽車公司的龐大律師團能把你告破產……
這也是為什麼飛機研發成功後,跑上去找專利授權,然後成立飛機公司的只有五大汽車公司……因為只有四大汽車公司才能搞出來航空發動機,至於北美汽車公司比較特殊一點,他們的各項汽油發動機的技術準備已經差不多了,就等著其中幾項核心專利過去,大概在承順五十五年左右就能夠自行量產汽油發動機並用於商業應用。
而且這個時間節點有極大的可能加速……因為美洲汽車公司正在和四大汽車公司進行專利談判,進行一定程度的專利互換,然後換取提前兩三年獲得幾項核心專利的授權……當然作為交換,他們也要提供多種新型專利的交換。
北美汽車公司的技術研發能力還是相當強悍的,過去這些年也弄出來了一大堆四大汽車公司看了也眼紅,甚至卡住了四大汽車公司的一些專利,尤其是在皮卡以及越野領域裡的一些技術,他們具有比較大的優勢。
目前就連軍用卡車以及裝甲車輛,也需要大量用到他們北美汽車公司的一些獨家專利……當然了,這些軍用車輛想要使用這些專利比較簡單,大部分企業一般不會設限,只要給足專利授權費,並限定產量用途就行了。
但是民用市場上……其他汽車公司想要順利使用這些專利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目前這五家汽車公司正在進行一場規模比較大的專利交叉授權談判,如果成功的話,那麼北美汽車公司有可能提前兩三年就自行量產汽油發動機,而四大汽車公司也將會獲得一些自己急需的專利技術授權。
這也意味著,一切順利的話,北美汽車公司也有希望在年內把航空發動機投入商業應用……至於說前期的各種研發工作,那早就完成了,人家北美汽車公司旗下的北美飛機公司,早就製造了一大堆的航空發動機用於自家飛機的各種飛行試驗了,只是受限於專利沒辦法用於商業應用而已。
沒有專利授權的情況下,你自己搞來用於科研是沒問題的,但是無法用於商業用途。
也正是這一條規則,北美汽車公司才能夠在過去多年裡沒能獲得內燃機專利授權的情況下,依舊穩步研發自己的汽油發動機,並在這個基礎上搞出來一大堆屬於自己的技術……
不過,也只能侷限於研究而已。
想要大規模量產並用於商業應用,這專利授權問題是必須解決的……要不然就只能老老實實再等兩三年。
這,其實也就是北美汽車公司,他們雖然無法解決其中幾種核心專利問題,但是卻能逐步解決了其他技術問題,尋找到了繞過別家專利,建立自家專利。
而對於其他第三方汽車廠商,或者是有心進軍汽油發動機行業的其他企業而言……可就沒那麼簡單了,他們受到的專利限制可不是一條兩條,而是數十數百條……哪怕是兩三年後的多條核心專利陸續到期,他們大機率也造不出來堪用的汽油發動機,因為還有其他一大堆專利卡著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