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超過一百五十萬的外籍軍團士兵,就是大楚帝國用來維持印度,西亞,歐洲,同時也是用來維持非洲地區整體平穩的重要軍事力量。

為了增強外籍軍團的鎮壓能力,楚國人也逐步增加了外籍軍團的裝備水平,從一開始的火帽擊發槍,再到單發線膛步槍,再到現在的十一毫米口徑的連發步槍,並且還少量裝備火炮甚至機槍。

扶持代理人的軍事力量,擴充增強外籍軍團,這兩大舉措就是楚國人在面對歐洲西亞印度地區廣泛實施僱工模式後,面臨層出不窮的抵抗力量所做出的改變。

這要是用傳統的話來說,大概叫以夷制夷……

因為楚國的正規軍,往往不參與這些事情……

大楚帝國的正規軍一開始也嘗試過直接參與這些治安作戰,但是發現打的太憋屈,零星傷亡持續不斷,空有強大的火力也無處可用……所以到了現在,楚國在歐洲,印度,非洲,西亞等地區部署的正規軍,主要是充當戰略威懾力量。

在上述地區裡的正規軍並不多,比如在歐洲地區,一共也就大約四萬人左右的陸軍兵力,主要兵力構成為一個甲等師,一個乙等師以及一個獨立騎兵團,炮兵團,而這些以步兵團為核心集中部署,充當某一地區裡的戰略威懾力量。

另外還有大約萬人左右,駐防各直轄,行政領地城市,戰略要地的丙等守備部隊。

這四萬多陸軍的正規軍兵力,用來掌控整個歐洲地區(除去直轄東歐),這平攤下來其實沒多少人。

陸軍方面真正用來執行日常巡邏,戰備,彈壓任務的還是歐洲地區裡的外籍軍團……這個外籍軍團的數量就比較多了,大約有四十萬人。

但是……這五十萬人的外籍軍團的軍費開支,真正算起來還沒那四萬多正規軍多呢!

楚軍的正規軍軍費開支還是挺貴的,裝備,人員薪資,騾馬耗費等等都挺花錢的……一旦遇上什麼作戰傷亡,撫卹金,治療費用也是非常高的。

但是外籍軍團嘛,人員薪資很少,裝備用的都是正規軍退下來的二手裝備,而且重火力也不多,至於常備騾馬也挺少的,因為沒什麼重火力,有什麼行動往往直接徵用當地藩屬國的騾馬……而傷亡撫卹金,治療費用之類也很低。

要不然,楚國人也不會搞這麼多的外籍軍團了,就是因為便宜,而且可以承受傷亡。

扶持代理人,增強外籍軍團……這也是去年開始大楚帝國放開了單發步槍的出口限制,並給外

籍軍團大規模裝備二十五型步槍甚至二十四型步槍的緣故。

而這些裝備上的升級,也讓代理人的軍事力量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彈壓內部叛亂的銷量更高了……不過也帶來了另外影響。

那就是藩屬國之間的戰爭打起來,水平也更高了……

這些歐洲,西亞,印度地區的藩屬國,雖然都是隸屬於大楚帝國的藩屬國,但是他們之間也會有利益衝突,有各種矛盾,而對於這些土著國家之間的矛盾楚國人一般都不太管。

因此這些藩屬國之間也會爆發戰爭,甚至打起來規模還不小。

承順五十二年秋八月,經過了一年左右的醞釀後,因為煤礦產區引爆的新一輪利益衝突,英倫地區裡的威爾士王國和英格蘭王國再一次爆發了戰爭……這兩國爆發戰爭後,很快邊上的約克王國也和威爾士王國結盟,並且加入了戰爭,不久北邊的蘇格蘭王國也加入其中,和英格蘭王國一起對抗威爾士王國以及約克王國。

這英倫地區再一次爆發了戰爭,而且戰爭規模還不小……並且因為採用了更先進的單發線膛步槍,所以這戰爭的慘烈程度也超過上一次的英倫地區的戰爭。

並且採用單發線膛步槍的少數精銳所發揮出來的巨大作戰效能,也是讓歐洲地區的藩屬國真正認識到了線膛步槍的威力……

線上膛步槍面前,火帽擊發槍已經成為成為了垃圾,在戰場上已經沒有絲毫價值了……不少提前採購並裝備的線膛步槍的國家,很果斷的趁著這一段優勢期對敵對國家,勢力發動了戰爭,並利用線膛步槍的效能優勢獲得了極大的戰果。

而這也就更刺激了歐洲西亞等地區的藩屬國換裝單發線膛步槍的熱情了。

因為這些戰爭,歐洲,西亞等地區的軍備競賽徹底爆發,並給大楚帝國的國防工業帶來數以千萬計的龐大訂單!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