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效能戰艦價格漲上天的時代裡,二十幾萬的所謂近海戰鬥艦,那都是白菜價……而這也意味著必須使用大量成熟廉價的技術。

比如動力系統,最新式的往復蒸汽機都別指望用,用的都是往好聽說是技術成熟,往不好聽說就是技術落後的上上一代產品,其他都沒有,唯一優點就是便宜,這也使得該艦最大航速只有區區十六節。

船型設計上,採取的是低幹舷設計,這是因為該艦是同時需要覆蓋裝甲,並且需要保障火炮的防護能力,因此採用了在小噸位戰艦上非常罕見的炮塔布局。

而成本上控制最好的,應當屬於艦炮系統,該艦採

用了兩座雙聯裝,一共四門一百二十毫米四十倍速射艦炮……別看這也是速射炮,但實際上該炮是第一代速射炮,而海軍同時期服役的新戰艦裡服役的第二代的一百二十毫米四十五倍口徑速射炮,至於正在設計建造的新戰艦,預計搭載的都是第三代速射炮了。

第一代速射炮有什麼優勢?便宜啊!

副炮上,則是搭配了若干單裝七十五毫米速射炮以及四十毫米速射炮,也都是清一色曾經大規模量產過。

順帶一提,海軍裡大量建造服役的低成本護衛艦用的也都是這些便宜貨色。

不管是動力系統還是艦炮,使用的都是成本已經被攤薄到了極致的老舊成熟型號。

因為使用炮塔,為了避免船隻重心太高,再加上船隻的吃水也不能太深,以方便在近海活動乃至進入河流,因此採用了低幹舷設計。

不過即便是低幹舷設計,但是也沒有太低……畢竟這玩意雖然是近海活動作戰的,但是出於機動部署的需求,也需要保持一定的遠洋航行能力以及續航能力。

所以大楚帝國的這種近海戰鬥艦,和傳統意義上的近海戰列艦,近海巡邏艦,淺水炮艦之類的都不一樣,也和遠洋戰艦不一樣。

\b船隻設計比較特殊,戰略定位也特殊。

太子羅戠對戰艦多少也懂點,雖然都是外行的懂,但是依舊覺得這玩意比較奇怪……

怎麼說呢,這玩意咋一看上去,有點像是海軍以及近衛軍艦隊早些年很喜歡搞的近海戰列艦,但是噸位又太小,同時這玩意近海近的也不徹底,還保留了一定的遠洋航行能力以及部不錯的續航能力……但是太子很懷疑這玩意是不是真的具備遠洋航行能力。

但是看起來奇怪無所謂,東西便宜好用就行……按照海軍這邊給出的戰術構想,這玩意以及後續型號,是要大規模建造,並大規模的部署到海外主力艦隊裡。

隨時可以前出到土著國家的近海海域乃至河流入口,能夠硬扛著敵人的岸防炮火力抵近炮擊敵人的炮塔,港口城市,必要時候冒險進入河流,沿河而上為地面部隊提供直接而強力的火力。

因為這玩意裝備的艦炮可都是速射炮……別看只有四門一百二十毫米艦炮,還是老舊的一百二十毫米四十倍口徑速射炮。

但是射速依舊相當快,真打起來的話,就這四門速射炮的火力,比陸軍一個裝備十多門火炮的一百二十毫米加農炮營的火力還要兇猛。

並且射程還遠,精度也高。

此外一批單裝七十五毫米以及四十毫米速射炮,也能夠給敵人進行全方位的火力覆蓋。

按照海軍的構想,只需要一艘近海戰鬥艦直接頂上去貼臉開大,足以為萬人以上的地面部隊提供直接火力支援,單獨作戰的話能夠摧毀一個土著的普通港口城市。

這種戰鬥能力,可不是尋常的近海巡邏艦,淺水炮艦能相提並論的。

\b這還僅僅是一千兩百噸的永定級近海護衛艦\/戰鬥艦,如果是四千多噸的高州級近海戰鬥艦,那戰鬥力更加強悍。

不過現在的高州級近海戰鬥艦,首艦都還在施工當中,一時半會是看不見了。

聽了海軍將領的介紹,太子羅戠隨後主持了服役儀式,並發表了講話,在講話裡對海軍的以海制陸戰略構想表示了美好的期望。

就在永定號近海戰鬥艦正式服役後,其二號艦,三號艦以及四號艦也陸續服役……這種一千兩百噸,還是採用大量成熟技術的非主力戰艦,對於大楚帝國的國防工業以及造船工業而言沒啥難度,甚至其建造任務都不是吳淞海軍造船廠,廣州造船廠,李氏造船廠這些超大型,技術強悍的造船廠承擔的,而是一些二流中型造船廠承擔的。

這首批四艘就是在黃浦江造船廠裡承建,它們幾乎是同時開工,並陸續建成並進行舾裝,測試,在七月份和八月份陸續正式服役。

這四艘近海戰鬥艦正式服役後,按照計劃他們將會在本土海域先進行為期三個月左右的適應性訓練,等完成適應性訓練後將會被派往歐洲地區執行戰備任務,不出意外的話,這四艘近海戰鬥艦,將會在歐洲地區長期存在,為大楚帝國的海外利益而奮戰!

至於後續這四艘近海戰鬥艦,是不是和海軍構想的那麼好用……那就要看後續的實際情況了。

但即便是出現了什麼問題,但是也無法改變海軍以海制陸的戰略思想,並在該思想下發展近海戰鬥艦的決心。

戰略這東西,不是說改就能改的……除非突然冒出來一個強悍的對手,不然別指望海軍能夠改變以海制陸的戰略思想!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