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泰勒的追求(第1/3頁)
章節報錯
東倫敦,一棟三層唐氏現代的辦公樓前,大量穿著職業裝的人正在排隊等候。
雖然這些人穿的都是楚國的職業裝,乍一看似乎都是楚國人,但是走近了看就會發現這些人的面孔大多蒼白,大多是紅色的頭髮,部分是紅色的頭髮,哪怕是黑色頭髮的人也是有著藍色或棕色的眼睛以及鷹勾鼻。
這些人,光看這面孔就知道不可能是楚國人,而是一群歐洲人,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英格蘭王國的本地人,不過隊伍裡還有一些是其他歐洲國家的土著。
排隊的眾人之中,穿著一身呢料製成的職業裝,帶著圓頂黑帽,穿著一雙皮鞋的約翰·泰勒看著前方依舊有著至少上百人的隊伍,再回頭看看身後至少也是上百人以上的隊伍。
他臉上就忍不住露出了一絲擔憂!
這一次來報名求職的人比他想象的更多……
不是說這一次招聘需要乙等的漢語證書嘛……這哪裡冒出來這麼多擁有乙等漢語證書的人啊。
這乙等漢語證書可不是什麼爛大街,什麼人都能擁有的。
漢語等級證書,這其實也不算是官方搞出來的東西,至少大楚帝國在早幾十年裡從來都沒有搞過類似的這些東西……因為楚國人的早期對外擴張裡,基本不存在什麼語言不通的問題,也不存在僱傭土著工作的情況……因為那個時候,楚國搞的是要地不要人的那一套東西!
但是進入三十年代末期開始,大楚帝國調整了擴張政策,採取了掠奪勞動剩餘價值為核心的擴張政策……嗯,必須明確的是,大楚帝國的現行殖民地政策,表面上來看雖然是進口各種農畜產品以及礦產品等原材料為主,這看起來似乎像是掠奪資源為核心……
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資源什麼的,坐擁全球的大楚帝國擁有的各種自然資源可多了去,哪怕是各地藩屬國殖民地裡的這些資源,本質上來說也是屬於大楚帝國的,只要大楚帝國想要,完全可以直接佔領這些地方,把這些所謂的耕地,礦產資源收入囊中!
\b而哪怕是現在,大楚帝國雖然沒有采取直接佔領的模式,但是依舊透過了半強制性的商業手段,幾乎獲得了整個印度,歐洲以及西亞地區裡的所有有價值礦產的開採權……在很多歐洲國家,都和大楚帝國的企業簽署了各種礦產開採協議,把礦產的勘測權,開採權都轉讓給了楚國企業,而楚國企業開採了礦產後,也不是按照營收來繳納納稅的,往往是一次性繳納少數費用,後續每年繳納固定少數數額的費用的。
也就是說,楚國人透過極小的代價獲得了這些礦產開採權後,每年只需要付出少量費用就行了,至於能挖出來多少礦產,賣多少錢,能賺多錢都和這些藩屬國沒啥關係……反倒是和大楚帝國稅務機構有關係……因為大楚帝國的稅務機構依舊會對這些開設在藩屬國裡的楚國企業徵稅。
咋一聽似乎很扯淡,但實際上不是……施行屬人屬地稅務原則的的大楚帝國稅務原則就不說了,你一個註冊登記在大楚帝國的楚國人開設的企業,在藩屬國裡進行業務,這藩屬國地區裡的營收自然也是要算進去,然後交稅的!
怎麼著,你還指望著在楚國境內開辦一個企業,然後跑到國外去進行業務就不用交稅啊……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
當然,你要是在藩屬國裡註冊的企業,在藩屬國裡展開的業務,大楚帝國的稅務結構自然不會找你收稅……大楚帝國稅務機構雖然霸道,但是也講道理的……只不過你在藩屬國註冊,在藩屬國展開業務的企業,雖然不需要向楚國交稅,但同樣也要向藩屬國交稅不是……然後很關鍵的來了……你作為一個楚國人,不管你在哪裡,做什麼賺錢,都需要向大楚帝國稅務機關申報稅務並納稅……
哪怕你是在非洲幹殺
人放火的買賣,賺錢了也得向大楚帝國稅務機構交稅……
屬人屬地稅收原則就這樣。
這樣的稅收原則下,楚國人在藩屬國裡開採礦產,並不是不交稅,只是向楚國交稅而已,而給當地藩屬國的,則是隻有前期的一次性費用以及後續每年的固定費用,這個數字往往也不大。
\b而透過這種商業手段,大楚帝國的商人們幾乎掌控了幾乎所有殖民地地區的礦產勘測以及開採權。
甚至也迅速擴大到耕地資源上……如今歐洲地區裡的相當多耕地,其實都被楚國的各種農業開發公司收購,然後用來開闢農場……不過對當地的農民們其實沒啥區別,反正以前他們也沒有土地,那些土地基本都是屬於貴族的。
楚國的農業開發公司們獲得土地的主要途徑,主要是從各種貴族手裡獲得,而且一般也不搞什麼正常的商業收購土地,大多其實都是從楚國官方手中競拍而來……大楚帝國在歐洲擴張過程裡,遇到過無數抵抗者,有國王和各種貴族……把這些國王和貴族幹掉之後,自然而然的也就接受了大量的土地……
而大楚帝國也不要這些土地的***,往往是把***移交給自己新扶持起來的代理人,但是所有權依舊會保留,並透過轉手出售給那些農業開發公司……雖然這些藩屬國裡的土地也不值錢,但是賣的數量多了也能回籠不少的資金。
這也是當年大楚帝國征戰歐洲的時候,財政負擔並不大的緣故,除了常規的戰利品繳獲,戰爭賠款外,也透過抄沒大量的土地並轉手回籠了一些的租金。
這些都導致了,大量的歐洲地區裡的耕地成片成片的落入了楚國的各種農業開發公司手裡。
比如當代的法國西北部地區裡,這片地方里的至少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耕地,都被楚國的農業開發公司所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