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這樣的……大部分地區裡的土地依舊掌控在當地的大貴族手裡。

不過這些大貴族們,基本也都是大楚帝國的代理人,聽從大楚帝國的指令行事,不是說想要種什麼就能種什麼的……至於不聽話……早就被滅族了。

歐洲地區裡的耕地,礦產品等重要自然資源,實際上依舊是被楚國人所掌控的,只不過採取的手段要稍微溫和一些,沒有過去那種要地不要人的血腥而已。

資源在手,但是怎麼開發卻是個問題……讓楚國人自己過來種田挖礦?

別指望了……如今的大楚帝國裡連美洲的開發都嚴重不足……東歐那邊地方都是一望無際的肥沃原野,但是現在也沒多少人願意去種田,所以楚國人在東歐地區裡的農業開發,都是採用機械化以及馬耕為主……

\b如何開發殖民地裡的各種資源啊?

在非洲地區,楚國人是把當地土著作為免費勞動力使用,只不過楚國人發現這樣的效率太低,同時這些免費勞動力基本都是原始人,只能做一些最基本的體力勞動,稍微複雜一些的活都幹不了……

然後楚國人發現印度,西亞,歐洲地區裡的已經有文明的土著人口,除了能夠承擔這些基本勞動力工作外,還能夠承擔一些複雜工作,並帶來更多的勞動價值。

於是乎,楚國人很快就轉變了想法,玩起了比較溫和的殖民統治……而這種殖民統治的核心目標,不是掠奪資源……資源就擺在哪裡,不用掠奪那都是楚國的。

現行的殖民統治的一系列政策,核心目的乃是掠奪當地土著的勞動剩餘價值!

而當採取了這樣的擴張政策之後,大楚帝國就開始在這些地方大量的建立農場,礦產,以及一些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不屬於技術封鎖的低端加工業。

\b而這也就需要僱傭大量的勞動力……至於為

什麼是僱傭,而不是直接強迫當地土著免費勞動……那是因為大楚帝國的很多商人們都發現:僱工比奴隸更好用,賺的還更多。

尤其是使用計件工資模式後……利潤會大幅度增長,因為那些僱工能把自己給卷死,真正意義上的卷死。

為了多賺那麼一點錢養家餬口,直接累死在礦場上和耕地上的土著僱工可多了去……而累死後楚國人把屍體往外頭一扔,頂多給其家屬一點象徵意義的撫慰金,然後一轉身重新招募工人,外頭一大堆等著去挖礦的土著勞工多了去!

不需要前期大規模投入,價效比極高,工作主動性更強,管理成本更低,帶來的利潤更高……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了楚國商人在藩屬國地區裡放棄了使用免費勞動,而是使用僱工制度。

當然了,這種方式也只能在有文明的土著國家裡使用,比如印度,西亞,歐洲地區……換成非洲的話這一套就行不通了,當地的土著基本都還是處於原始野蠻人的狀態,你沒辦法使用僱工制度,只能用最原始的那一套才能夠勉強掠奪他們的勞動剩餘價值。

在非洲這地方,你敢開啟腳鐐,對著當地土著說我們現在開始玩僱工模式,多勞多得……後腳這些非洲土著就敢跑光。

這種情況,也讓很多在非洲開設大型農場的農業開發公司,其實很羨慕在印度以及西亞,歐洲地區裡的同行們……他們也想要玩僱工模式啊,但是很可惜,這種事是勞動力素質決定的,他們也沒辦法。

至於說,慢慢給當地非洲的土著來個文明開化,然後等幾十年後再搞僱工模式……那些楚國資本家都得噴你一臉,老子是來賺錢的,又不是來做慈善的。

所以雖然知道這樣效率不高,但是非洲當地的農業開發公司們,也只能繼續使用免費勞動力的模式……當然了,也有一些實力比較大,同時也有一些長遠遠光的農業開發公司,會從歐洲,西亞等地組織移民過來工作……只不過這種事成本比較大,至少暫時而言成本比較大,所以乾的比較少,至少目前沒有成為主流。

倒是西非王國那個奇葩經常幹這種事……但是西非王國和尋常的農業開發公司不一樣啊,人家那是國家,會在乎一些長遠的東西,對單純的金錢其實不是看的太重。

而普通農業開發公司可不是這樣的,他們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賺錢……這要是不賺錢的話,股東會很不滿,然後管理層就會失業的。

不提非洲,且說歐洲這邊,因為楚國人對歐洲的開發,開闢了大量的種植園,礦場,牧場,並和當地的土著貴族,商人們進行合作。

同時楚國人還在歐洲地區裡的租界,行政領地裡就地開辦一些政策允許範圍之內的低階工廠,比如一些木材加工廠,紡紗廠之類的東西。

這些經濟活動,也就意味著需要大量的廉價土著勞動力……不僅僅需要一些最低端的體力勞動人員,同樣也需要一些低階的技術人員和文職人員。

\b普通勞動力都還好說,但是低階技術人員和文職人員的話,可就不好搞了……至少需要懂中文不是,不然都沒辦法和楚國人管理層,工程師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