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萬物復甦(第3/3頁)
章節報錯
至於前往海外執行軍事任務……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真正執行各種軍事任務的戰列艦,實際上是大楚帝國海軍的二等戰列艦,如其中南非級戰列艦,但是這種七八千噸大的二等戰列艦其實也比較少執行實戰任務,大多是在充當各艦隊的旗艦,或者是單獨組成戰列編隊作為戰略威懾力使用。
真正打仗的,其實都是一些巡洋艦甚至護衛艦以及近海巡邏艦,內河炮艇這些不起眼的中小型戰艦。
因為就算是二等戰列艦,海軍裡也不多……這鬼東西也挺貴的,動不動一百大幾萬呢,比如南非級戰列艦的改進型號,採用高幹舷炮塔設計理念的新一代的二等戰列艦科倫坡級,首艦造價達到了一百八十五萬。
這東西也很貴的,因此造艦的數量也不多,擬定該級艦以及後續改進型號,估計也就造個八艘艘左右而已,加上之前的八艘南非級二等戰列艦,一共也才十六艘而已。
別覺得十六艘新二等戰列艦很多了……實際上連一對一替換舊式戰列艦的都不夠用。
很多三十年代建造的戰列艦已經陸續到了使用壽命後期,同時技術上也跟不上,一大堆要麼是露天炮臺戰列艦或者是低幹船炮塔戰艦,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大楚帝國海軍以海制陸的需求。
這些戰艦雖然縫縫補補也還能用,但是使用的價效比很不划算,還不如直接建造全新一代的高幹舷炮塔型戰艦進行替換使用,這樣綜合使用成本,作戰效能還要更高。
所以,海軍在天津級戰列艦服役後,就已經開始規劃這事了……只是需要替換的戰列艦太多,一時半會也急不來,得慢慢來。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級戰列艦的兩艘服役後,海軍緩了幾年,覺得自己緩過氣來的海軍又開始建造新一代戰列艦了。
噸位更大,主炮更強悍,防護更好,當然了,價格也更貴!
並使用了科倫坡級上的速射更快的兩百毫米主炮作為二級主炮使用,所以這艘新一代的戰列艦,是比較特殊的戰列艦,它擁有兩種不同的主炮……
之所以採用兩種不同的主炮,那也是技術限制下的選擇……海軍想要在戰艦上安裝更多的主炮,最好是三百毫米主炮……但是奈何現在的三百毫米主炮威力雖然不錯,但是射速實在太慢了,實戰中往往好幾分鐘才能打一發……
但是科倫坡級的兩百毫米新型主炮,卻是採用了速射炮技術,大幅度提升了射速……實際戰鬥中能夠快速的把大量兩百毫米的炮彈送到敵人頭頂上。
因為這款優秀的主炮,海軍那邊一度想要建造全面裝備兩百毫米速射主炮的戰艦,搞個一萬七八千噸,然後安裝上十幾門的兩百毫米主炮……打起來彈藥投送量肯定是嘎嘎猛……
但是三百毫米主炮雖然射速慢啊,雖然理論射速也不錯,但實際機動作戰過程裡可能好幾分鐘都發射不了一發,不過這玩意要是用來攻擊靜止的地面目標,比如打敵人海防炮臺,轟擊沿海城市之類的那可是相當好用……畢竟是三百毫米的大管子,再加上三百毫米的大炮彈,一發炮彈幹過去,就能報銷土著的一個炮臺。
這種三百毫米艦炮的強大威力,是海軍方面始終不願意放棄的。
一方面想要保留三百毫米大管子,以獲得強大的單炮威力。
另外一方面又想要上兩百毫米口徑的速射炮獲得大規模的彈藥投送量。
這兩者需求一結合,海軍的高層腦袋一拍:大管子我要,速射主炮我也要……乾脆兩個一起上。
最後就出現了這麼個有點不倫不類,擁有二級主炮的北美級戰列艦。
你還別說,這玩意實際上已經是當代的大楚帝國的戰艦設計師們,根據目前的技術條件下,能能夠做到最好的選擇了。
至於說更進一步的全重炮戰列艦……這不是沒人想過,更不是說沒有相應的設計……實際上原先計劃裡的安裝五座三聯裝,一共十六門兩百毫米速射主炮的設計方案,就是這種統一主炮設計方案……不過還是因為大口徑火炮的三聯裝炮塔技術不成熟,暫時也沒辦法解決統一火控等諸多技術性的問題而被放棄。
不是船體設計能力不行,而是這年頭的技術還有限,大楚帝國還搞不出來統一主炮能齊射的戰艦出來,就算勉強安裝同一種大口徑主炮,實際上打起來也是各炮塔各自為戰……
沒有戰爭刺激,也沒有軍備競賽……帝國的戰艦所需要的各項軍用類技術研發推進其實也比較緩慢……
不僅僅是戰艦的技術推進稍微緩慢一些,實際上陸軍的一些裝備也同樣如此……整體來說,大楚帝國的軍事裝備的技術研發,其實跟不上民用商品的技術研發力度……甚至很多軍事裝備的技術進步,都是因為民用那邊的技術突破後,軍事裝備才後知後覺的用上。
軍用汽車方面如此,在軍用船隻上也不例外。
人家一些民間的船隻,都琢磨著把發電用的蒸汽輪機用到船隻上,進行了不少試驗了,也獲得了非常耀眼的航速資料,但是海軍那邊現在還沒動靜……沒啥特殊理由,只是單純的因為現在的蒸汽輪機太貴了,哪有蒸汽機便宜好用啊。
蒸汽輪機這東西,在當代豪華遊輪用得起,不代表戰列艦也用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