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造船靠著十多個造船基地,船隻產能是非常大的,而建造的眾多民用船隻,尤其是貨輪更是搶佔了大量的市場份額。

他們造出來的貨輪,興許跑的不是最快的,噸位也不是最大的……但是他們的貨輪絕對是運營成本最低的,這具體體現下來就是航運企業運營的時候,使用他們家的船隻每噸運輸成本更低,這就給航運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市場競爭力以及利潤。

所以……李氏造船是非常受國內航運企業的歡迎的!

而這一系列運營成本更低的背後,可是實打實的技術……李氏造船,數十年如一日都在琢磨著怎麼降低造艦成本以及運營成本。

他們使用的艦載發動機,那都是和廣州機械公司等三大蒸汽機廠商合作研發的,並加入了他們獨家的一些節能增效的專利技術。

同時他們在船隻設計上也積累了非常多的技術,能夠有效的以更小的船隻動力,獲得足夠的船隻航速,運載更多的貨物。

此外在船體建造上,他們也注重技術研發,使用更加高效低成本的裝置,使用新技術等等方式,以降低建造成本。

所以說……雖然在建造大型軍艦上,大型豪華遊輪,一些特種船隻上,李氏造船不如松江海軍造船廠,廣州造船廠這些傳統造船廠。

但是要說普通民用船隻,比如典型的貨輪,其實李氏造船的技術才是最好的。

而這些技術領先,離不開李氏制鐵的長期堅持,注重技術研發的經營理念是分不開的。

簡單來說,只要一項業務前景足夠大,哪怕很長一段時間裡不賺錢,甚至出現一些小虧損,他們都會一直死磕,直到成功為止!

不會說因為競爭對手太強大,就自己投降認輸!

當然,如果是虧損的太嚴重,同時競爭獲勝希望渺茫的話,他們也會放棄……堅持並不等同於固執。

而在內燃機領域裡,前景足夠大……至於虧損,李氏制鐵公司表示現在這點研發虧損完全能承受得起……再說,李氏動力也不是一點進賬都沒有,他們收購的兩家工程裝置公司也有著完善的工程裝置業務的,這方面也能帶來一些營收填補虧空。

只是,李氏動力的汽油發動機想要真搞出來,樂觀估計也得承順五十年,甚至更久時間。

短時間內,市面上成熟可用的汽油發動機,只有兩家……而其中的河口機械公司的熱管點火汽油發動機也只是打醬油的,東西賣出去了不少的,但是錢沒賺幾個!

絕大部分市場以及利潤,其實都被唐山機械公司給拿走了。

尤其是前期市場容量最大的農機市場以及工程車市場。

承順四十七年裡,他們汽油發動機為動力的各類農機以及拖拉機,汽車,總銷量估計能突破八千臺臺,對比去年直接翻一倍還多。

而現在羅志學在美洲裡,又發表了一番明確支援發展汽油農機的講話,等到後續的話,也就是明年時間,唐山機械公司將會迎來更多的訂單……只不過,這其實也無法在明年提升他們多少銷量……因為現有產能有限。

因為汽油發動機這玩意可是正兒八經的高科技產品,加工難度非常高,生產線的建設投資大,同時建設困難,想要提升產能也不容易……也不是不行,就是太花錢,萬一生產線搞出來產品賣不出去,得虧破產。

就現在的產能,還是他們持續擴充生產線後達到的規模……想要短時間內擴充太多產能,可能性不大……畢竟建設生產線也有巨大風險的,他們唐山機械公司也需要考慮風險問題。

但是各地方到了明年,大機率會搞什麼汽油拖拉機,然後或多或少都會扶持轄區內的農業公司等企業求購這玩意……在龐大的訂單刺激下,唐山機械公司將有可能迎來新一波的發展高峰!

明年產能可能提升有限,但是到了後面甚至大後年,那可就不一定了。

汽油發動機這東西,雖然很難搞,但是隻要有市場需求,捨得花錢投資,從工業體系以及技術成眠來說,其實大幅度提升產能也是輕輕鬆鬆的……

畢竟汽油發動機,連帶其使用平臺,如拖拉機,農機,貨車,工程裝置,載客汽車等等……這些都是屬於再典型不過的工業產品,只要市場需求達到一定數量,採用準流水線方式進行生產的話,生產速度其實非常快,而且成本還會更低。

流水線生產這東西,大楚帝國可是很早就開始玩了,最早在生產火繩槍的時候就開始應用初期的流水線生產,也就是把各道工序進行拆分,然後讓每一個工人固定做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工序……並採用超傳送帶的方式把產品直接送到工人面前,以提升生產效率,同時降低對技術工人的數量需求。

做到哪怕是生產看似很先進的產品……但實際上也可以由一群普通工人完成,而不是和手工生產時代一樣,需要用到高技術工人。

同時大楚帝國還在很早,乃至工業剛起步的時候,為了達到更高更好的武器生產效率,就推行了統一工業標準。

即制定各種零部件,裝置的統一規格,各廠商生產零部件或裝置的時候,都統一按照這種標準,比如螺絲……以前各個廠家生產以及使用的螺絲都是直接玩自己的,以至於市面上各種亂七八糟的螺絲都有,但是在推行統一工業標準後,市面上的螺絲規格就開始了統一,大家都是用同樣的標準。

這樣就方便了整個工業生產,最佳化資源利用效率……

統一工業標準和流水線相互結合起來,這給整個社會的工業生產能力的提升是巨大的。

這也是為什麼楚國人的各種工業商品,能夠做到如此龐大產量且廉價的緣故……哪怕是加上了遙遠距離的運費後,在歐洲終端售價依舊遠低於當地工匠生產的產品。

這就是統一工業標準和流水線生產模式結合後的威力!

而汽油發動機以及各種使用平臺,自然也是使用這種生產模式的……所以,不誇張的說,其實現在的大楚帝國裡,實際上已經具備了年產數十萬甚至數百萬臺汽車的工業能力……只是市場暫時還沒這個需求而已。

但是隻要有了這個市場需求,不說別的,光是唐山機械公司,他們就敢貸出來海量貸款,然後花少則一年,多不過兩年時間給你整出來一座至少年產十萬臺汽車的工廠出來。

這依靠的,就是大楚帝國裡已經成熟發達的工業體系!